孟森

孟森
  • 姓名:孟森
  • 别名:字心史,号莼荪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江苏武进人
  • 出生日期:1869
  • 逝世日期:1938年1月14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孟森(1869-1938年1月14日),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字心史,号莼荪,江苏武进人,1868年 (清同治七年) 生。清光绪廪生。早年留学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习法律。1905年返国,随郑孝胥至广西龙州边防军参与戎机。1908年任《东方杂志》编辑。1909年当选爲江苏省谘议局议员。1913年当选爲国会衆议院议员。国会解散后南下,开始著述。1915年著《董小宛考》、《孔世贞事考》、《横波夫人》等,并考订清初掌故传说。嗣任江苏省民政厅秘书主任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1931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课馀著述。七年之间,成书数百万言。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困居北平。日军因其曾撰有“宣统三年调查之俄蒙界綫图考证”,胁其交出界綫图,深感屈辱愤恨,致撄胃疾,迨至1938年1月14日逝世于北平。终年70岁。


毕生致力于明清史研究。成就卓著,超越前人,受到国内外史学界推崇。治史首重官书、正史,认为真正的史料,必推某一朝本纪、列传及有关志书等,而謏闻野记,不足“专据”。研究中“自以正史为骨干”,对朱元璋的开国规模,作出详尽考订、评述。主张实事求是,从实从史而论,特别对清初女真人脱离明朝后,在建国,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极力回避,隐没努尔哈赤及其祖先臣属于明朝的史实。在认真考订的基础上,有力地揭露了清代首次文字狱,庄氏“明史案”的实质和官修明史“不足传信”的原因。考订精当,评议公允,被史家赞为“用力最勤,著作最富”,体现了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作了前人和同代人不敢或不曾作过的正史工作,指出读《明史》者负有“纠正之责”。尤其对崇祯皇帝,评其“独具卓识”,有念民之心,而无益民实政的评议,史家称其持论“极为精粹深刻”,公允确当。余如《八旗制度考实》、《建州卫考辨》等文,亦体现史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到的考订功夫。曾深入研究清代边疆问题,精辟地剖析乾隆朝以前“日有进取”,乾隆朝以后“日有放弃”的态势,指明清王朝盛衰的历史大势。主张治史既不“厌薄”前朝,亦要“尊重现代”,提倡古今并重。著有《八旗制度考实》、《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心史丛刊》、《明清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明元清系通纪》、《满洲开国史讲义》和《清朝前纪》等书。在明清史研究领域多有创建,贡献突出,为后世史家治学树立了良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