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诺夫
  • 姓名:普列汉诺夫
  • 别名:
  • 性别:
  • 国籍:俄国
  • 出生地:唐波夫省
  • 出生日期:1856年12月11日
  • 逝世日期:1918年5月30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Плеханов 1856年12月11日-1918年5月30日),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生于唐波夫省利佩茨克县古达洛夫卡村。曾在沃龙涅什陆军中学学习。1873年进康斯坦丁诺夫军事学校。1874年秋转入彼得堡矿业学院学习。1875年,与民粹主义者以及彼得堡的工人一起参加革命活动。1876年被迫辍学离开矿业学院,成为职业革命家。同年参加民粹派的 “叛逆者”小组,极极参加 “到民间去” 的运动。1879年民粹派分裂分 “民竟党”和 “黑分党(即土地平分社), 他成为后者的领导人。1877和1878年曾两度被捕。1880年逃亡国外,侨居瑞士日内瓦,达37年之久。在瑞士,他潜心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后,逐渐抛弃民粹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和宣传家。1883年同过去的黑分党成员查苏利奇、阿克雪里罗得等在日内瓦创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劳动解放社” 。1889年7月组成俄国代表团出席第二国际的领导工作多年。1883—1903年他写成了一系列著作,对在俄国盛行一时的民粹派观点展开了斗争,并批判了伯恩施坦和马赫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在哲学上的主要功绩,是论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唯心主义。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并对它的基本特征、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和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并十分重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指出这是由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决定的。他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认识社会生活,得出社会革命合乎规律和必不可免的结论。他在历史观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具体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提出了许多新原理和新思想。他对哲学史的研究也有很大贡献。通过研究,他得出结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是最伟大的革命” ,这个革命是在批判地接受、改造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的。他特别论证了唯物史观的发现是历史观发展中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他还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并把马克思主义观点运用于美学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在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但他的理论也存在着许多错误。1900—1903年同列宁一起领导《火星报》的工作。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他成为孟什维克,对列宁的革命路线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1918年5月30日在芬兰皮特凯去世。其著作后人编为《普列汉诺夫全集》以及其他专集多种。其中主要哲学著作有: 《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唯物主义史论丛》、《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反对哲学的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车尔尼雪夫斯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