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法亭

希法亭
  • 姓名:希法亭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奥地利
  • 出生地:维也纳
  • 出生日期:1877
  • 逝世日期:1941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鲁道夫·希法亭(Rudolf Hilferding 1877—1941) ,希法亭生于维也纳的一个职员家庭,高中时代参加了学生社会主义小组活动,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时期成为其领导人,大学毕业后一面开业行医,一面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04年他和M.阿德勒(1873~1937)共同编辑《马克思研究》丛书。在丛书第一卷中希法亭发表了《柏姆-巴维克的马克思批判》(1904),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攻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早的反批判。他1902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后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党机关刊物《新时代》撰稿,1906年任德国社会民主党党校教师,1907年任《前进报》编辑。1910年发表了《金融资本论,对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作为军医应征入伍。战后任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机关报《自由报》主编。1922年他促进了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与德国社会民主党重新合并,并成为该党领导人之一。1924年以后任党机关刊物《社会》主编,1923年任德国政府的"社会化委员会"委员,同年8~10月,任 G.施特雷泽曼内阁的财政部长,1928~1929年,任H.米勒内阁的财政部长,在处理通货膨胀问题上遭受失败。1927年在社会民主党召开的大会上,希法亭提出了所谓"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的理论主张。1933年纳粹法西斯势力抬头,魏玛共和国垮台,希法亭逃亡国外,1940年在法国被德国盖世太保逮捕,1941年在巴黎狱中去世。


经济思想  希法亭的主要著作《金融资本论》,利用德国帝国主义的素材作为分析背景,目的是研究"资本主义最新阶段"。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该书"虽然作者在货币论的问题上犯了错误,并且有一种把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调和起来的倾向,但是这本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作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理论分析"(《列宁全集》第22卷,第187页)。该书共有五篇,以独自的理论体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第一篇《货币与信用》分析了流通信用和资本信用的区别。第二篇《资本的动员·虚拟资本》分析了在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形式下,银行利用动员来的资本,可以获得一种属于特殊经济范畴的"创业者利润"。第三篇《金融资本与自由竞争的限制》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他的金融资本的概念是"实际上变成了工业资本的银行资本,即货币形式的资本"。第四篇《金融资本与危机》分析了在金融资本支配下,作为资本的现实运动形式的危机,周期运动的结构变化,指出垄断组织的卡特尔不能阻止危机的发生,也不能回避其影响。第五篇《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分析了金融资本对整个社会关系的影响。


希法亭由于受到当时新康德主义思潮的影响,不能彻底摆脱唯心主义,而过于偏重从流通过程出发,陷入了流通主义的方法论。他在研究金融资本时,不是首先从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经济特征即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的产生开始,而是从货币和信用开始,把流通领域提到首位,认为交换具有决定的意义。他的危机理论放弃了马克思对危机的根本原因的分析,只认为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均衡条件的暂时"混乱",是由于价格形成中的混乱所引起的"不均衡"。他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首先是流通手段,不需要和黄金联系,纸币的"通用价值"是由"社会必要的流通价值"来规定,不需要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中的迂回道路。他主张纯粹的纸币本位制,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就可以防止价值规律起作用。他认为这种中央银行可以对整个社会生产进行调节,决定它们的生产数量,因此,价格决定也就成了纯粹名义上的事情,其作用只不过是对卡特尔组织的资本贵族和广大劳动者之间进行总产品的分配而已。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按希法亭的理论,要对社会总生产过程以及其组成部分的流通过程、分配过程进行全面有意识的所谓"社会调节和管理",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希法亭的理论,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控制,实质上是一种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