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祯

朱国祯
  • 姓名:朱国祯
  • 别名:字文宁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 出生日期:1558
  • 逝世日期:1632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朱国祯(1558-1632),明代文学家。明熹宗时内阁首辅。


熹宗朱由校是在东林党人的操纵和帮助下做上皇帝的宝座的,所以天启初年,朝廷内外的要职都为东林党人所把持,东林巨子叶向高、刘一燝和韩爌等人身居内阁,执掌着朝纲。及至客氏、魏忠贤获宠,大明的江山逐渐变成了客魏的天下。政权的交替最明显地反映在内阁人选上。所以天启年间内阁大臣数度更换。先是东林党人把持内阁,及魏忠贤当政,东林党人尽数被罢斥殆尽,内阁便由依附魏忠贤的人把持权柄。朱国祯就是介于东林党及阉党交替时期的一个不受重用,甚至被阉党无视其存在的阁臣。


朱国祯,字文宁,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做过国子监祭酒,后以有病为由辞官回乡。多年的乡居生活,养成了朱国祯淡泊的性格,与世无争的品行。天启元年(1621)召以礼部右侍郎,朱国祯推辞掉了。天启三年(1623)正月又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顾秉谦、朱延禧、魏广微同时参预机务。这实际上是魏忠贤为了占据内阁而采取的第一步行动。当时内阁已有叶向高、韩爌、何宗周、朱国祚、史继偕,现在又骤增四人,使当时阁臣上班的地方“直房”都几乎容纳不下。顾秉谦和魏广微乃是魏忠贤的心腹,他们的入阁改变了东林党在内阁的一统天下。内阁中有顾、魏两人相助,魏忠贤如虎添翼,更加放开胆子为非作歹。


朱国祯出任阁臣之际,正是魏忠贤与东林党斗争最激烈的时候。首辅叶向高在这中间左右斡旋,制约魏党,保护东林党人。作为辅臣的朱国祯也站在东林党人一边,协助叶向高作了不少工作。天启四年(1624)六月,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的决战终于爆发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涟披挂上阵,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继杨涟以后,廷臣们的上疏风起云涌。有人劝叶向高也插手此事,与魏忠贤一决胜负。叶向高认为魏忠贤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除掉的,自己在中间加以挽回,还不会酿成大祸。因此对廷臣们的劝言很不满,朱国祯便劝他要宽容些。明熹宗对群臣的激言无动于衷,根本懒得去读那些弹劾的奏章,他只知道魏忠贤很顺从他,又竭尽全力带他去玩,而对外廷的事务根本不了解,客氏又从旁边替魏忠贤评功摆好。于是熹宗便对杨涟大加申斥,说他“扑风捉影,门户之见,大胆妄言”。可以说杨涟弹劾未成,说明东林党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魏忠贤和客氏轻而易举地控制着朱由校,也控制着朝中的局势。


从此以后,魏忠贤便真正地向东林党人开火了。恰在这时,工部郎中万上疏弹劾魏忠贤,说他想独揽天下政权。魏忠贤大怒,借机矫旨杖毙万于午门之外。魏忠贤对首辅叶向高深怀嫉恨,而叶向高的同乡林汝翥曾经忤逆魏忠贤,所以魏忠贤对付的第二个人便选中了林汝翥,要借机给叶向高一点颜色看看。林汝翥怕被太监打死,逃出了城外,到遵化巡抚那儿投了案。魏忠贤怀疑林汝翥藏在叶向高的家中,便命令下属百余人包围了叶家,大抄大索。叶向高上奏,熹宗也不理,直到遵化巡抚将林汝翥押来北京行过廷杖才算了事。叶向高历事三朝,德高望重,他对魏忠贤的无耻行径忍无可忍,于是上疏请求罢免魏忠贤的职务,听其归回私第,以释中外之怨。此疏被魏忠贤得到,魏忠贤心中很不高兴,便矫旨叙述自己辅佐皇上的功劳。叶向高接到此旨,痛感朝事已坏,自己再留下去也不会有什么作用,便连上三十余疏,决意求去。临行前,叶向高对朱国祯说:“我即离去,韩爌更不是魏忠贤的对手。你为自身计,也要早些离去的好!”天启四年七月,叶向高致仕。


叶向高在内阁之时,由于他有智术又有威望,还能在一定限度内笼络群阉。到叶向高退休,韩爌为首辅,他虽然正直,但威望比不上叶向高,所以形势对东林党人更为不利。天启四年(1624)冬,魏忠贤借会推之事逐斥赵南星、高攀龙。韩爌与朱国祯一起上疏说:“陛下一天之内连逐两个大臣,令臣民失望。且如今中旨频传,诏令不再与内阁大臣商量。至于高攀龙的奏疏经臣等拟定处理意见已经上报,谁知却又传中旨,逐斥高攀龙,这样做不妥,有伤国体。”原来,明朝的内阁虽无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实,国家大政、日常事务都是由内阁拟定处理意见以后由皇帝批准。若皇帝不同意,应由内阁重新拟定处理意见,上报皇上批红。所以韩爌和朱国祯针对此事上疏陈述看法。魏忠贤知道后,益发不高兴,下令切责。不久韩爌也被迫退休。到此时,可以说,东林党人的天下已基本丧失,而那些依附魏忠贤的人却纷纷起用柄政,身居要职。


在这种情况下当上首辅的朱国祯,其处境可想而知。除朱国祯外,内阁之中其余的人像顾秉谦、魏广微等人都是魏忠贤的心腹。他们与魏忠贤狼狈为奸,里应外合。按惯例,内阁中只有首辅一人可以秉笔拟定处理意见,但在魏忠贤时期,谁依附魏忠贤,谁与魏忠贤关系近,谁才拥有这个权力。所以朱国祯虽名为首辅,但真正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魏广微等人的手中。魏广微等人行事,根本无视朱国祯的存在。在内阁中,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朱国祯对此只是默默忍受,并不出言相攻。即使如此,魏忠贤一伙人也没有放过他。不久,逆党李蕃上疏弹劾朱国祯。原以为只求无事便可保身的朱国祯见此情形,知道内阁实非自己的容身之地,而首辅之位也必须要让出去了。因此三次上疏以有病为由请求离去。从十一月出任首辅到十二月离职,时间不足一个月。


朱国祯的谨慎与淡泊使得他的结局比以前先后去职的韩爌等人要好得多。魏忠贤对其党人说:“朱国祯乃一邪人,但没有做对我们过于不利的事,可以让他好好地离去!”因此,朱国祯退休前加官少傅,并荫子一人为中书舍人。回乡时还有人护送,且月廪、车夫等皆按旧制办理。


朱国祯在乡下安度了晚年,既没有受到魏忠贤等人的迫害,也没有在魏党失势、魏忠贤自杀以后,受到崇祯朝大臣的谴责。朱国祯的所作所为表明他仍旧是一个比较正直的大臣,虽然最终无救于大局,但毕竟没有像许多奸佞小人一样,去依附魏忠贤,为祸国家,为祸人民。朱国祯乡居9年以后,于崇祯五年(1632)死去。赠太傅,谥文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