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诰

董诰
  • 姓名:董诰
  • 别名:字蔗林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浙江富阳(今杭州)人
  • 出生日期:1740
  • 逝世日期:1818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董诰[gào](1740~1818年),字蔗林,清高宗、仁宗时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浙江富阳(今杭州)人。董诰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董邦达是雍正十一年(1773)进士,官至乾隆朝工部尚书。董诰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任翰林院编修,预修国史、《三通》、《皇朝礼器图》。乾隆三十二年(1767)受命入懋勤殿(清朝皇帝读书和批阅奏章的地方)抄写《金字经》,为孝圣宪皇后(乾隆皇帝的母亲)祝寿。次年由于抄写《金字经》未能参加大考,因此乾隆帝给加恩进了一级。由于董诰工作勤奋,和他父亲一样擅长绘画,所以受到乾隆帝的喜爱。他历任江南乡试考官、内阁学士、工部右侍郎,乾隆四十四年(1779)升为军机大臣,赐第西直门。乾隆四十九年(1784)甘肃石峰堡田五领导的回民起义被镇压后清廷评功论赏,董诰被升为户部尚书。乾隆五十三年(1788),台湾林爽文起义的烈火被清扑灭,乾隆认为董诰工作十分勤奋,将董诰列入二十功臣之列,在紫光阁绘上他们的画像。乾隆帝亲自为董诰作赞:“旧例军务,多用清文。兹或用汉,绿营海滨。治于马上,亦颇效勤。堪同福将,阁表书勋。”乾隆五十七年(1792)九月,清政府击退廓尔喀人对西藏地区的入侵,董诰又被列入十五功臣之内,再一次画像于紫光阁。乾隆帝又作赞:“儒雅癧绅,本不识兵。枢机参久,习以尽职。地官掌职,度之是司。军储万里,调拨合宜。”


董诰与和珅同为朝臣,而和珅在乾隆帝的宠信之下,排斥异己,权势很大。董诰在和珅的淫威之下,排除困难,比较恰当地处理了一些事情。尽管董诰对和珅专权也不满,而且觉得和他共事很危险,心中充满忧虑。当他在家乡为母亲服丧时,常在一室徘徊,有时用象笏敲击茶几,笏都敲裂了。但是他在政治上又表现得大智若愚。当时的人形容他上朝堂沿着石阶走,在室内绕着柱而行,可谓用心良苦。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帝退位,嘉庆帝登基,但乾隆帝仍以太上皇身份训政。按惯例一些大臣要晋升,大学士朱硅是嘉庆帝的老师,当时在外任职。乾隆帝想召朱硅来京委以重任,辅助嘉庆帝。和珅对此多次加以阻拦,于是乾隆帝对他讲:“师傅的职责就是提出好的建议和忠告,制度本是如此,这个你就不懂了。”接着就任命朱硅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嘉庆帝就作诗对老师表示祝贺,诗稿还未完,和珅就拿着诗稿对乾隆说:“这就是未来的皇帝想施恩给老师以换取老师的好感吗?”乾隆帝一听当时就变了脸色,他看着董诰说:“你在军机处和刑部工作的时间也长了,按照规定,师傅的职责应如何解释?”董诰伏地叩头说:“圣明的君主无过分之言。”言下之意乾隆帝的解释是对的。乾隆帝听了以后默默不语,过了一会儿才说:“你身为大臣要为我好好地以礼辅佐未来的皇上。”于是下命令让朱硅仍留任两广总督。当时在朝大臣因为董诰表示和和珅不一样的意见,吓得都变了颜色。董诰却从容自若,写好皇帝的命令后就退朝了。可见董诰讲话的技巧非同一般,用意之深,非一般大臣所能及。当时大学士的职位空缺了很久,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乾隆帝认为资格较老的大臣当中,刘墉遇事圆滑,彭元瑞因处事不当正在受罚,纪昀读书多但不明理,只有董诰工作勤勉。故嘉庆元年(1796)越级提拔董诰为东阁大学士,总管礼部,兼管户部。而且还要求宣扬此事,使刘、彭、纪三人感到惭愧,以此激励他们。次年,董诰的母亲去世,乾隆帝特赐其用“陀罗经被”(一种绣有藏文佛经的白缎。清制:只有死去的皇族和死于京师的王公大臣才享有使用陀罗经被的待遇),并派驸马丰升殷德前去祭奠。董诰依照规定回家服丧。当时川、楚、陕白莲教起义正旺,朝廷需要用人,乾隆皇帝一见大臣就问:“董诰什么时候回来呀?”嘉庆三年(1798)董诰回到京城,向皇帝谢恩。和珅就封锁消息不让乾隆帝知道,碰巧乾隆帝出宫,董诰就在路旁迎候,太上皇见后,非常高兴。因为董诰服丧期未满,乾隆让他暂时代理刑部尚书,专管秋审和军营之事。乾隆帝为董诰解释说,这不是有意违反规定,因为急需用人,不得已才这样。可见乾隆帝之器重董诰。


嘉庆时期,董诰更是受到重用,宠信日增,并且上及其父,下及其子。嘉庆四年(1799),乾隆帝死,嘉庆帝命他总理乾隆帝的葬礼,历任军机大臣、太子太保、《世宗实录》总裁,后升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刑部。九月命董诰题写乾隆帝的牌位,加封为太子太傅,赏黑狐毛外套一件。嘉庆七年(1802),川、楚、陕白莲教起义的烈火在清廷重重围剿之下,渐渐熄灭。嘉庆帝为自己完成了乾隆帝未尽之志而高兴,于是对各部大臣加封进级。董诰被授于骑都尉世职。董诰的长子董淇,因为父亲的关系,从户部员外郎升为郎中。董淇死后,董诰的次子董淳又从候补员外郎升为郎中。董诰的父亲董邦达过去没有列入贤良祠,因为董诰的功劳,嘉庆帝下命列入贤良祠。这些都是嘉庆帝对董诰勤奋工作,忠心耿耿的一种奖励。嘉庆十四年(1809)是嘉庆帝50大寿,适逢董诰70岁生日,于是封董诰为太子太师。嘉庆帝还书写了“赞枢锡庆”的匾额送给他,并作诗称赞他:“久任枢廷政教宣,两朝知遇一身肩。圣人早鉴才猷傅,硕彦今资辅弼贤。大衍岁逢古稀记,期颐瑞合入旬年。浙江二老同黄阁,寿算绵长福履延。”表达了嘉庆帝对董诰工作才能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希望董诰能长寿的愿望。嘉庆十八年(1813)嘉庆帝到东陵祭祖,董诰随行,在路途中突然听到报告,说天理教徒林清率众攻入宫中。随从们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建议等大军调来后,嘉庆帝再回京城。董诰却说这只是一个骚乱,我们只管入城,等我们走到时,那些造反的人肯定被官兵抓获了。嘉庆帝听从了董诰的建议。第二天走到北京郊区时,果然提督英和率军镇压了林清起义,已来迎候皇帝了。董诰在这次事件中,头脑冷静,分析准确,又被记了一功。事后嘉庆帝想全面镇压信教者,董诰认为烧香求福是老百姓无知的表现,但是这种现象却普遍存在,只应镇压那些造反的人。嘉庆二十年(1815)董诰因老病请求退休,嘉庆帝下诏书安慰他一番,请他留下来继续效力。嘉庆二十三年(1818)董诰病重,再次请求退休,嘉庆帝命令他以太子太保、大学士的身份退休,仍可领取全额俸禄。是年十月,董诰病死,终年79岁,谥“文恭”,追认为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嘉庆帝亲自去悼念,赏给二千两银子治丧,还提拔董淳为四品官,他还亲自作诗表示追念之情,诗是这样写的:“世笃忠贞清节坚,先皇恩眷倍寅虔。骑箕仙苑九秋杪,染翰枢廷四十年。自有文章传子姪,绝无货币置庄田。亲临邸第椒浆奠,哀挽荩臣考泽宣。”并命令侍郎姚文田将诗传至董家,而且要刻在墓碑上。


董诰除了工作勤奋,比较突出的还有“绝无货币置庄田”。董诰过去曾在四川任过职,当时四川盛行以歌妓陪酒取乐,对于这种奢华之风,董诰坚决抵制。他自己不做,也要求部下不要做。一次四川总督宴请董诰,他已经走到门口,听到里面传出歌妓之声音,回头就走。总督得知后,只好撤去歌妓,董诰才回来。董诰在清廷做官40余年,只有两所房子,都是皇帝赐给的,到死时家中无多余财产,原籍也没有田宅,住处俭朴清贫。在和珅大肆贪污、败坏风气的年代里,董诰能够安于清贫,确实不易。


董诰以其文章、绘画受到二朝皇帝的喜爱,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有不少与此有关。在乾隆时代,他任过《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承办《四库全书会要》。辑录过《满洲源流考》。在太学修改删定《石经》。任过江南乡试正考官。嘉庆时代,任过实录馆总裁,前后八年(1799—1807)监修《高宗纯皇帝实录》。任过国史馆正总裁,顺天乡正考官,上书房总师傅。董诰善于书法、绘画,晚年时每天上朝回来,坐于家中就在一粒芸麻上写上“天下太平”4个字。他的绘画作品有不少乾隆帝、嘉庆帝都写过题跋,这些画均收入《石渠宝笈》。


董诰为官一生,真正是“二朝知遇一身肩”,他对清廷尽忠尽职,勤奋工作,而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和事件,他做官40年却不置田宅。他才华横溢,诗、画、文章无所不能。所以董诰可以称作是嘉庆时期的名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