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印度那阑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大唐神龙元年岁次乙巳五月二十三日

天竺沙门般剌密帝于广州制止道场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赵宋桐洲沙门思坦集注

明石盂后学比丘慧基重校订

明巡视漕河监察御史长安霍达参阅锓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真际云。心三贪瞋邪见。口四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前妄语谓大。此妄言即小。或举总数耳(总虽云四别在后三)。

熏闻云。四弃如根本。十三僧残等如枝叶。前约破戒坏其善根。则喻云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今约持戒灭其恶本。故喻云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即僧残等业行之体也。亦摄四弃前后方便。然贪嗔痴俱生之惑。非定心无以伏断。此中且就余萹俱者言之。盖止其粗相也。成论云。戒如捉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应知三障皆名为贼。持戒所捉正在业报。兼于烦恼耳。

阿难。如是四事若不失遗。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熏闻云。宿习。通论则该四重等一切惑业。以无始来熏习成种故。别论则正语淫习。以欲界凡夫最难防慎故。何以明之。如下文特指阿难与摩登伽恩爱习气。又坛室中令置乌刍瑟摩之像。由此圣者宿多贪欲。因观暖触而得圆通故。又前阿难遭淫所摄。佛敕文殊将咒往护。而不用余咒者。得无别意乎。

长水云。前虽广说持戒清净皎如冰霜。既不造新。已离魔事。然有无始宿习垢障尘沙。如影随形。与道为妨。或数病数恼。多淫多瞋。邪师魔娆。诸难竞起。皆是无始不善。凡夫始学。道力微弱不能排遣。故佛有妙神咒。能灭宿世恶习令无娆乱。道力速成不遭退屈。前说定慧破烦恼障。复明戒学但止罪业。今说神咒能破宿殃兼除报障。三障苟亡。不证何待。释要云。持戒但遮现业。若有无始冤横宿殃不能排遣。或于禅中发来。三种治魔亦不得免。唯有建立道场持咒礼佛等。则他力可治。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熏闻云。女经云阿难昔五百岁曾与此女而为夫妇。彼小乘经盖言其近耳。

苕溪云。爱心永脱。指初闻咒。得阿那含成阿罗汉。指前文殊简圆通后。若尔由闻法故方成无学。何谓神力冥资耶。良以密承咒力。显藉法音。内资外熏乃能速证。若但因咒而不由法者。何故前云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尘譬宿习。风如神咒。顺风扬尘。散之则易。诵咒除习。脱之匪难。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此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

据下文云。先持声闻四弃八弃。后行菩萨清净律仪。今所持戒应通大小。若出家者除戒体本净。当须忏净。如更禀菩萨律仪。弥益其善。若在家者。或先受近事戒。或但受菩萨戒。以下正修有白衣故。

熏闻云。四分律仪云。弟子知和尚犯戒。知不应如是人边受戒。知虽受不得戒。如此具知。则不成受。反是成也。南山云。余之九师。律无正文。准可知也。若梵网所说。须于先持菩萨戒法师前受。若千里内无能授者。得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而要见好相。

补遗云。今此先持比丘清净禁戒。允合止观二十五法方便。末世先须持戒清净。止观持戒清净中有四意。第四名忏净。初云事理二犯俱障止观。定慧不发。然约小乘犯有轻重。轻者可忏。重不可忏。若犯重者佛法死人。小乘无忏重法。若依大乘许其忏悔。如四种三昧中说。

真际云。诵咒一百八遍。表除百八烦恼也。

熏闻云。苦下具一切。集灭离三见。道除于二见。上界不行恚。并十俱生及十缠成一百八。

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孤山云。佛本是无。心净故有。水清月现。感应自然。若见此相。当观空寂。是佛弥显。是魔则灭。

熏闻云。证真云凡入道场。若不依天台止观。但恐邪正难明。彼论即是修首楞严三昧行法。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和上旃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苕溪云。上言场地。如今之墠。下既名坛。必须起土为之。是则先除地为场。后别取黄土和香为泥。于其场上以泥涂起令成坛相。除埽也。郑云。封土曰坛。除地曰墠。国语云。坛之所除地曰场。起土即封土也。谓起土界也。此在室中拟安供具。高低之量可以意取。

荆公云。水性劣火。结为高山。山土也。土信也。雪山广大。香草清水所生。此譬广大信心。大力白牛纯白无杂。虽有大力而随顺众生。此譬大乘佛性。肥腻香草譬妙善。清水譬净智粪譬遗余。旃檀除热风肿。譬能除苦恼。净善大乘佛性依广大信心。以净智妙善资养成就。其遗余尚非粗秽。可和合除苦恼。净善与众生严成寂灭场地。平原譬起信者平等广心。上有五色。以黄为正。此譬中道正信。十香譬十度。能穷智渊底为智度。沉水能沉至水底者也。或神力或智慧力或净行力无不具足。而能远到为力度。旃檀或赤或黑或白。上旃檀则若所谓一铢闻四十里者也。以精合神。得佛力持。一切魔事不能留难。为愿度。苏合杀鬼精物。除邪通神明者也。一切能入无非善行。为方便度。鸡舌可入诸香。令人身香者也。畜精智。起明见。为慧度。零陵能止精。明目者也。治心调气除毒去邪灭秽起净。为禅度。郁金除心气蛊毒鬼疰及臭者也。离睡眠盖。寤寐常觉。为精进度。青木能寤魇寐者也。一切能忍如无痛觉。为忍度。薰陆能止痛者也。除身不善。获得解脱。无疮疣色。为戒度。白胶能除身恶气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