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迦释伽译语

菩萨戒弟子清河房融笔受

明南岳沙门憨山释德清述

[○@●]二开不空如来藏以示假观之体分三。

[□@◇]初当机疑请。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前开悟习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议曰。将显不空藏性。满慈示疑以请。深穷生起之由故有忽生之问。此先叙疑也。阿难以多闻无功故发启斯教。从前开示业已了悟法身自信成佛无疑矣。而满慈素推说法第一。既合闻开示尚未至无疑之地。足见此法非口耳所能入也。

[□@◇]二正述疑情分二。

[○@◇]初疑真不容妄。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二疑四大相陵。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议曰。此呈疑致问也。满慈因前佛说根尘识界既皆如来藏性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耶。是不知世界众生生起之由也。又闻七大遍周而地水火风齐遍法界。且水火相陵地空相夺。云何一一周遍耶。是不悟性真圆融之理也。此问彻底穷源。非如来一切种智何以能究本始之因哉。

[□@◇]三世尊窾启分五。

[○@◇]初许说诫听。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今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议曰。此许说也。胜义中真胜义性。成识论胜义有四。一世间胜义谓蕴处界等。二道理胜义谓四谛法。三证得胜义谓二空真如。四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此后正穷法界缘起。故说胜义中真胜义性也。阿练若此云寂灭处。华严说菩提场为阿兰若处。是所谓一乘寂灭场也。以法界性为本修因故是正修行处。下显不空空不空二种如来藏性。带显圆融法界。故佛许说意有所归也。

[○@◇]二示妄依真起分五。

[△@△]初立一心为迷悟之本。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二双诘二门为生起之因。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诘心真如门)为觉不明称为明觉(诘心生灭门)。

议曰。此两诘妄源以示生起之由也。满慈问如来藏既清净本然则了无诸相矣。云何于清净界中忽生此物耶。忽生谓无故而起也。此推车拄壁之问最难措口。若在宗门只消一棒一喝便彻疑情。今教海穷源不得不溯推其始。故世尊婆心乃窾启之。将明妄依真起。故先立一真法界之源以为迷悟之本。特拈常谈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二语双启二门以诘满慈。谓汝称曰觉曰明。为是觉性本明不假明而明之称为觉耶。此诘真如门。为是觉性不明要将明以明之称为明觉耶。此诘生灭门。此世尊立定双关要引满慈所明一语以为造妄之端耳。佛性有三谓正因缘因了因。天然妙性本自圆成不借功勋故名正因。要假知识师缘开发所谓佛种从缘起故名缘因。修而后悟故名了因。此中性觉妙明正因佛性也。本觉明妙了因佛性也。以借始觉之功而显本有。盖属修而后成者也。此二佛性总会一心故双举以立宗本。

[△@△]三认妄失真。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议曰。佛意要引满慈所明一语以启迷妄之端。而满慈果认生灭之觉。谓若不假明以明此觉者则但有其明而无所明之觉矣。意要必有所明方为明觉也。

[△@△]四生灭门中依无明不觉生三细。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先纵夺遣妨)性觉必明(觉义)妄为明觉(不觉义)觉非所明(业相)因明立所(现相)所既妄立生汝妄能(转相)。

议曰。此示生妄之始也。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此纵辞也。意牒无所明一语。谓若果无所明则无明觉之妄矣。岂不幸哉。下夺之曰。争奈有所则非真觉。无所乃非妄明。若绝无本明又非觉湛明性之真体矣。性觉必明者谓性觉必定妙明不须更以明明之。此是本然佛性。当论觉义也。妄为明觉者谓才动所明之一念则将本然觉性妙明失之矣。当论不觉义也。觉非所明若有所明则属无明。此当论三细之业相也。以因此妄明之无明迷覆绝待之真心遂形对待之所相。此一所字则虚空世界众生之相已兆于此。故曰因明立所。当现相也。然所相既已妄立则对待是形。故将本然寂照妙明之智光转为能见之妄见。故曰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当转相也。三细之相明见于此。

[△@△]五境界为缘长六粗分三。

[□@○]初总显六粗。

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明全真起妄)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上总出妄相下正明六粗)如是扰乱相待生劳。(智相)劳久发尘(相续相)自相浑浊。(执取计名字相)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业系苦相下总结妄相)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议曰。此原倒妄之由以显六粗相也。无同异中炽然成异者。谓一真法界常住真心本无同异之相。以一念妄动则真如随缘而有生灭遂为不觉成阿赖耶识。由此即有微细三相而六粗已兆。则世界众生种种差别之相炳然现于藏识之中。是则本无同异而今有之。法尔齐现故曰炽然。异彼所异下四句从一所字以拣迷中之同异将显六粗之相也。所异即炽然成异。谓无明为能异世界等为所异。今就异中拣有一法不同所异之世界乃虚空也。所谓迷妄有虚空。因世界种种差别之异而立虚空为同以恒一故。以虚空静而世界动动静发明则又立一法为无同无异乃众生也。以众生有色相不同虚空。有知觉不同世界。此则迷中从三细现相而有虚空世界众生之异相。所谓依空立世界。知觉乃众生。此一念圆具故。下文佛自释之也。如是扰乱下明六粗相也。谓一真法界妙圆心中湛然常寂。今既迷妄而有世界众生。于虚空中动静相待扰乱生劳。劳则妄生分别当粗中智相也。劳久则发尘。劳久当相续相也。自相浑浊所谓自心取自心。当执取计名字相也。由是引起尘劳烦恼业起而苦必随之当业系苦相也。盖因动念一所字故于本然清净界中。妄有山河大地有为迁流之相由是而生起也。起为世界下释上迷中同异之所以。谓上所言同异者。以起而动者为世界。一而静者为虚空。则彼无同异恐滥于真乃指之曰真有为法是众生也。此上总明由一迷妄遂有三细六粗以成世界众生业果之相。下示轮回不断之义。故别说三种相续之所因四大互生之所以也。

[□@○]二别示相续分三。

[?︽]发世界相续。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