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返妄归真浅深位立三初总明渐次二初结前生后二一结颠倒因。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此文初法。次喻。次一句释颠倒二字。后一句合喻。类生是果。颠倒是因。果隔难知。因通易显。一一类中各具十二颠倒。具其因也。如今胎生之人。或悖逆犯分即枭獍食父母想。或弃本蒸尝承他宗祀即蒲芦之类。咒诅呼召现有人为非性颠倒乎。乩仙巫觋幽明相结非影颠倒乎。假他有作即水母以虾为目。专观无方空境即空散锁沉之类。尊事日月水火即休咎精明之类。妄想起灭或高或下是动颠倒。触境趣附反覆任情是趣颠倒。离此托彼即新故乱想。顽如木石即枯槁乱想。胎生一类既具十一余类亦然。故喻以空华乱生也。言颠倒妙圆真净明心者。真心具五种功德。离纵横为妙。具三谛为圆。真即是中。净即是空。明即是假。颠倒此心狂华乱起。粗而非妙。偏而不圆。妄而非真。染而非净。暗而非明。故云颠倒。具兹乱想安有出十二轮旋之期也。

○二生渐次法文中先法。次喻。正喻三渐次也。

汝今修证佛三摩地。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大论云。一切禅定心皆名三摩地。秦言正心行处。是心无始常曲不端入正行处心则端直。如蛇行常曲入筒则直。今文云。入三摩地即是修圆三观之所证也。于是本因元所乱想明所观之境也。立三渐次明能观之观也。次喻中净器喻心性。即识精元明。毒蜜者。欲境可爱如蜜令人堕狱如毒。正同四十二章经刀。蜜之喻。吴兴云。除去毒蜜喻除其助因及刳其正性也。吴兴以后贮甘露当喻无生法忍故以前三所除喻毒蜜。若尔。汤水灰香洗涤其器当喻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返流旋一六用不行。盖根尘既亡其器始净。从此得无生忍是入初住位矣。应知所观之境有二。乱想是事境。圆通常等为理境。此文中惟事境分明而不无理境。以净器当之最合止观两重所观之旨。又毒蜜可喻正使。汤水灰香喻除习气。习气即该尘沙无明。三惑既破始登初住。汤水言诸者谓或汤或水也。杂者谓以灰香杂汤水中也。古人云。汤水如正行灰香如助行其说亦是。但不必以助行对除助因。正行对刳正性。当增进时自有正助二行耳。有人以毒蜜喻十二颠倒。汤水灰香喻下五十五位观智。恐未必然。此喻只喻三渐次文。

○二标列正明二一标列。

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修习真修前六卷中已明。秪是三如来藏之理故下文别标但举云何助因云何正性也。除其助因句中其字正指乱想。下二例尔。修习真修工夫虽在前卷。亦以望助因故但名修习。望刳正性名为真修。望前二故第三名为增进。五种辛菜名助因者杀盗淫名正性故。如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古注云现业者谓现前惑业。据幽溪疏以六乱妄想为现业。前文云六乱妄想成业性故。

○二正明三初修习除其助因三一徴。

云何助因。

助因者谓助淫嗔。如后云。熟食发淫生啖增恚正是其义。

○二释二一总明四食。

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真际云。佛初出家于外道边六年苦行日食麻麦。知其非道遂即舍之。于牧牛女边受乳糜食。外道闻之生谤。佛成道后为除自饿外道苦行。乃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正觉正说余不能知。外道嗤曰。愚者亦知何言正觉正知。佛更问之食有几种。外道不能答。因说四食。食以资益为义。触食中能生喜乐资益诸根。思食有希望义亦能资益。识食即第八识执持之相。必赖前三能执持诸根大种。此中惟思食稍难释。林间录中现有引证。

○二别断五辛二一述意。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

此举段食之损益欲除五辛之助因。盖此五辛在凡俗或以为甘。若在求菩提人能损法身慧命即是毒也。

○二正断二一约断显助开。

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孤山云。五辛者楞伽经云葱蒜韭薤兴渠也。应法师云。兴渠梵音讹也。正云兴宜。慈愍三藏云。根如萝卜出土辛臭。慈愍冬至其土不见其苗。则此方无故不翻也。

○二约人明过患二一说法人过患。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䑛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

咸皆远离谓不来听法也。

○二坐禅人过患。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人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三结。

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二真修刳其正性三一徴。

云何正性。

此杀盗淫正是生死之体故曰正性。

○二释二初以戒刳性二先持小乘戒二先正明。

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䬸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不食肉即断杀。温陵云。欲刳淫杀正性必持戒律。不饮酒防乱之至也。不啖生防杀之至也。律中五果皆当火净示不啖生气色。五果者。熏闻云。一核果如枣杏等。二肤果如蕈茇桑椹梨柰等。三壳果如椰子胡桃石榴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