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䟦多罗宝法经。

(罗整庵因知记云。达磨传法二祖。谓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经凡四译。四卷者乃刘宋时译本。其文颇奥蕊难读。当出自佛无疑)。

(行简子曰。楞伽经大旨有四。曰五法。曰三自性。曰八识。曰二无我)。

(道一禅师示众云。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以佛语心为宗[无]为法门)。

注曰。楞伽是城名。华言不可往。其城在南海摩罗山顶。无神通者不可往。佛于此处说法。即佛境界。以处表法。阿䟦多罗者。华言无上。亦云入。宝者至贵之物。以喻此经尊贵。故云法喻为名也。经者贯也。谓贯通诸义也。第一义心为体者。即如来藏自性清净第一义心也。了妄显性为宗者。谓达妄显真。离性执也。斥小辨邪为用者。谓破小乘之偏执。摧外道之邪见也。方等大乘为教相者。谓经通三乘。义从圆顿也。楞伽山名也。达磨以付慧可曰。吾观震旦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

苏东坡䟦楞伽经云。此经谓之佛语心品。相传以为心法。如医之有难经。近岁学者务从蕳便。得一句一偈。自谓了证。至使妇人女子抵掌戏笑争谈禅说。高者为名。下者为利。譬知俗医不由经论。直受药方。以疗疾非不式中。至于遇病辄底。悬断生死。则与知经学古者。不可同日语矣。难经不学。岂不误哉。

晁文元题楞伽经云。释延寿谓。此经以佛语心为宗。而李通玄则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宗。延寿所云者。指其理。通玄所云者。指其事。

○一切佛语心品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濵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住南海滨楞伽山顶者。说法之处也。宝华庄严者。是其处胜也。大比丘菩萨众者。列同闻之众也。从彼异佛刹来者。举远知近。以显众多也。无量三昧等者。赞菩萨之德也。此乃一切入自心境。离所行相真实义)。

(五法自性识二无我。乃一经之张本。五法者。曰名。曰相。曰妄想。曰正智。曰如如也。三自性者。曰妄想。曰缘起。曰成也。识即八识也。二无我者。即人无我法无我也)。

注曰。如是者。指所闻之法。我闻者阿难从佛闻持是法也。一时者。教主徒众嘉会之时也。佛者觉也。谓觉道既成。乘机说法。导利群生也。自大慧下。别赞大慧之德。诸佛手灌其顶者。明其位居等觉。当受佛位。故为灌顶。自心现境界者。一切善恶境界皆由自心发现。大慧善解。其智超胜也。种种心色者。谓一切有情五蕴种种不同。大慧以无量度门而普应之。则法门深广也。已上诸法。大慧皆能究竟。五法自性识二无我。为众作发起之人。此佛所以深赞之也。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坐而起。以偈赞佛曰。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世众背觉合尘。流转生死。而起妄想。心识。复计断常二见。无由出离。故如来欲度脱之也)。

注曰。如来以妙智。观察了达生灭等一切诸法。如空华如幻如梦。不有不无。故兴大悲心。而度脱之。使皆得远离也。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