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竺三藏沙门求那䟦陀罗译

曹洞三十四世博山三世雷峰沙

门释函是疏

嗣法门人沙门 释(今无今覞)较

○六示如来正觉常住。分四。

△初示正觉不同作过。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为无常。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若常者。有作主过。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

前问一切法常与无常。此问如来所证之法为常无常也。如来正觉。不可言常与无常。谓二俱有过也。若常。则堕作者过。如外道神我。说为能作。如来觉性。非生因之所生。为了因之所了。以无所作。故非常。非作常也。若无常。则堕所作过。同于阴相。阴属所作。无性。阴坏即断。而如来觉性不断。故非无常也。

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瓶衣等。一切皆无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魏译云。若言一切皆无常者。一切智。一切智人。一切功德。亦应无常。以同一切作法相故)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魏译云。若言一切皆无常者。诸佛如来。应是作法。而佛如来非是作法。以无更说有胜因故)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

领上所作无常。谓凡有所作。悉皆无常。同瓶衣等。而如来亦有所作。而非无常。以无差别因性。谓如来所修福智。顺性起用。无有别因。不同所作也。

△二示正觉无间智常所显。

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觉圣智众具无义过。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谓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

此言如来非常。不如虚空。以虚空常。离常无常一异俱等四句。常。无常过。而如来虽无常过。不如虚空。以有自觉圣智事故。如来非常。不如兔角。以兔角有无生常过。而如来无无生常过。故不如兔角。以有方便所得故。故知如来所作。不同诸物。如来无作。不同虚空兔角。于二中间。而得如来无间清净性智。故曰如来常也。如来尝于涅槃会上。宣说常乐我净。皆为离过所显。三世如来。无上法印。无有二旨也。

△三示如来性常平等。

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

此直显如来无间圣智。三乘平等。有佛无佛。本觉常住。不住虚空。不同觉想。虚空无故。想不实故。若能于此明悟。即转无始虚伪习气。为无间般若。一切心意意识诸阴入界。纯一寂静。究竟不二。惟愚夫不觉。举体全妄。迷如来无间圣智。为心意意识。流转三有。同于幻化。所谓从不实妄想生也。总之法体无二。迷则有常无常。妄见似二。觉则妄见顿捐。惟一寂静。然迷与觉。本来具有。悉有熏义。圆觉谓一切众生。皆证圆觉。法华谓佛种从缘。乃信般若圣智。终不埋没。时节若至。其理自彰耳。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

一切众生不成无上正觉。究极而言。不越言说分别二种过谬。由分别而起言说。又因言说而生分别。言说所依。分别为咎。故分别觉灭。则二见顿离。不堕愚夫不寂静慧者所起常无常熏也。

△四总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众具无义者。生常无常过。若无分别觉。永离常无常。从其所立宗。则有众杂义。等观自心量。言说不可得。

众具无义者。谓不觉自心现量。则无本可据。会归无极。内既无冥合之原。故外必生分别之过。此二边所由堕也。若舍分别。觉于真源。则自内所证。不落断常。然不可于此立宗也。于此立宗。仍是迷觉相待。众杂义起。而非等观心量已。等观心量者。唯有默契。故非言说所及。

○上六示如来正觉常住竟。七示生灭之原。以显藏识即如来藏。本无垢染。分五。

△初大慧请问。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因前发明如来所得。无间智常。此又以生灭为请。盖谓众生不达真智常住。妄见生灭。实有所由也。夫阴界入性。本无作者。而生灭宛然。良由不觉如来藏性。举体翻为藏识。与七识身俱。起诸根识。攀缘外境。所有生灭。虽无有我。而有藏识。七识不断。此二乘所不能知。如来教授菩萨。第一明捷。所当谛观也。

△二示如来藏清净无垢。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长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此三世如来秘密之旨。正与妄想无性。互相发明也。如来之藏。既为善不善因。则如来之藏。亦无有性。如工伎儿。变现诸趣。而无有我。及与我所。于此若觉。则无性之性。以照了故。七识不生。所有智用。悉皆平等。于此不觉。则如来藏。翻为藏识。所谓住地无明。无明不觉。妄动成业。是生见分。为七识身。此七识身。一切凡外执为我体。故有常见。非常计常。悉堕无常。若离无常我见。则自性无垢。毕竟清净耳。三缘。谓根尘识。此识兼指诸识。亦由七识所起。皆属见分。根尘属相。亦不离见而有所现。故知三有内外。成于七识。总由不觉如来之藏。藏性无性。所以随缘。随缘染净。善不善生。非实有种。而一切种子依之。所谓无始虚伪习气也。

△三别凡愚依识解脱。不见如来藏性。

其余诸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

诸识。指七种识也。迷如来藏。转为识藏。而有七识身。一时诸识顿现。念念有七者。谓诸识皆有七识主持。由是不实妄想。腾跃转生。摄取境界。不了目前名相。由自心现。复依名相。生苦乐受。贪生生贪。缠绵不止。以受为因。名相为缘。灭苦乐受。名相不生。一切妄想。暂得停息。成灭尽及四禅定。不知受原无我。生受灭受。皆为虚妄。此凡夫厌离生灭。而无有谛。作灭尽想也。

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藏。七识流转不灭。所以者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唐译云。而实未舍未转如来藏中藏识之名。若无藏识。七识则灭。何以故。因彼及所缘而得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唐译云。以彼唯了人无我性。于蕴界处取于自相及共相故)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

二乘得真谛解脱。别于四禅。然以不转藏识为如来藏。则七识不灭。谓七识与藏识为因。复缘藏识而得生住。所谓依彼反缘彼也。二乘不觉自心所现。不知所现唯心。无有法性。但于阴入界。发明无我。离于摄取。犹有阴入界自共相法。此即七识习气不灭也。此识须转藏识为如来藏。始知名相妄相。当体全空。正智如如。亦徒有说。至此方名人法无我耳。不觉无我。正谓不觉法无我也。二乘但证人空。不证法空。为不达如来藏性。则藏识不离。藏识不离。则七识必不灭。七识不灭。而言人空。但空界内之我。而八识习气之我。实所不觉。唯观阴入界空。证于真谛。不生爱取。断三界因。七识外分我灭。而内我不灭。所谓不觉无我也。

△四示如来藏自觉。顿离生灭。非诸二乘。

地次第相续转进。余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生。离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

承上见如来藏灭七识身。则能随地次第转进。不为外道之所摇动也。此当第八不动地。所谓不动地前才舍藏。舍于藏识。即正受现前。以得如来自觉。为觉所持。发于悲愿。故能不受三昧门乐。及住实际。实际。谓真如实际。住于真如实际。则见无佛可成。无生可度。故不住实际。依智起用。所谓自觉圣趣。不共二乘及诸外道所修行道也。十贤圣种性。即十地种性也。谓由十地以至佛地。得三种身。离于三昧。圆满菩提。故欲得胜进者。当善如来藏及识藏名。谓如来藏识藏。一体二名。悟迷之别耳。原夫如来藏。本自无性。无性之性。至真至寂。真寂之极。即为无明。无始无明。不觉妄见。见妄元空。不离本际。若能觉此。安住心海。更无别有也。身。即法身。智。即报身。意生。即化身。转八识得法身名。转七识得报身名。转六意识得化身名。一刹那间。悟迷所转。所谓但转其名无实性也。

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此言见如来藏者。净治现流。虽亦不舍方便。而不同于二乘也。迷如来藏而为识藏。则举体生灭。如实知识藏即如来藏。则生灭顿离。而诸凡圣悉有生灭。故修行者见自觉智。犹不舍法乐方便。所谓明知生是不生性。奈何为生灭之所流转。如来以为其力未充。故有方便也。此之方便。非谓如来自性。犹有不净。如二乘心想所见。虽知自性清净。以客尘覆故。犹见不净。所有三昧法乐。皆成实法。不如自觉修行者。明见自性。但以方便。顿除现流。故知见性不可不明。举如来亲见现前境界。非一非异。如观掌中阿摩勒果。更无疑碍也。

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七识俱生。声闻计着。见人法无我。(唐译云。令诸声闻见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如来藏名识藏。与七识俱。此非二乘境界。以二乘不信八识即如来藏。故于我见无我。常见无常。是为倒想。为除此想。故说识藏即如来藏。使知心意意识皆无自性。见法无我。得于真我。此是诸佛境界。除胜鬘夫人。及余利智菩萨。无有能知者。故诫菩萨莫作知足想也。

△五总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熏。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者。不见我真实。心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

偈言甚深如来藏。而略言识藏。谓即识即性。真如无明。安住深密。虽有七我。妄见自他。如镜无心而现众像。喻无明妄习。随缘顿现。如实而观。都无是事。智者了达。当体远离。愚夫观指。不见真实。此迷觉所由分也。八识无性受熏。随缘变现。故如工伎。七意内因外缘。故如和伎。五识揽尘。故如伴侣。六识分别。为观伎众。总由妄现。非有实事也。

○上六示正觉非因果法。离生灭说。以显真常无垢。顿超诸地竟。七示八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究竟大乘。成第一义。分二。初示五法转变。分三。

△初列五法相。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分别相。我及余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地次第相续。分别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来自觉地。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分别趣相者。谓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若修行者修行入如来自觉圣趣。离于断常有无等见。现法乐正受住现在前。大慧。不觉彼五法自性识二无我自心现外性。凡夫妄想。非诸圣贤。

此问五法自性识二无我究竟差别也。总问四种。答单列五法者。上虽各明。亦三种皆入五法之意。觉名相妄想。无有自性。即能发明正智。证于如如。此修行者所为入自觉圣趣。不见心外有法。即时远离断常有无诸见。现法乐住。乃圣贤境界。非凡愚分也。谓凡愚无自觉圣趣。故不觉五法自性识二无我。悉唯心量。而于心外别见法相。虽正智如如。皆为妄现耳。

△二示名相悉由妄想。

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愚夫妄想生。非诸圣贤。佛告大慧。愚夫计着俗数名相。随心流散。流散已。种种相像貌。堕我我所见希望。计着妙色。计着已。无知覆障。故生染着。染着已。贪恚痴所生业积集。积集已。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以愚痴故。不能知如幻野马水月自性。离我我所。起于一切不实妄想。离相所相及生住灭。从自心妄想生。非自在时节微尘胜妙生。愚痴凡夫随名相流。

一切名相。从妄想生。非有异因。以明外道异因。皆由不达名相无有自性。当处无生也。一切世间。因名生相。相生妄想。妄想无知。随相染着。起贪嗔痴。结诸业系。如蚕作茧。流转生死。如汲水轮。不知一切名相。俱无自性。如野马水月。无我我所。但由妄想不实施设。非有异因。说有异因。如自在时节等。悉愚痴凡夫。不达名相。随名相转耳。

△三转妄想即智如。

大慧。彼相者。眼识所照。名为色。耳鼻舌身意意识所照。名为声香味触法。是名为相。大慧。彼妄想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如此不异。象马车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犹如过客。诸识不生。不断不常。不堕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之地。

此又详示妄想施。设使达名相不实。即转妄想而为正智也。由根识所照。起色等诸相。又由妄想分别。施设众名。诸相才显。若当诸识照了。未兴分别。无所显示。于此明悟。始知一切名相了不可得。且即显示名相之妄想。而为了达名相之正智。无有异体而有异用。所谓有烦恼则无智慧。有智慧即无烦恼。正智现前。分别不生。非常非断。此非二乘境界。岂况外道耶。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舍离二见建立及诽谤。知名相不生。是名如如。大慧。菩萨摩诃萨。住如如者。得无所有境界。故得菩萨欢喜地。得菩萨欢喜地已。永离一切外道恶趣。正住出世间趣。法相成熟。分别幻等一切法自觉法趣相。离诸妄想见性异相。次第乃至法云地。于其中间。三昧力自在神通开敷。得如来地已。种种变化圆照示现。成熟众生。如水中月。善究竟满足十无尽句。为种种意解众生分别说法。法身离意所作。是名菩萨入如如所得。

此即名相而得如如也。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离有无见。亲得法体。故即名相而得如如。如如法位。即无所有欢喜地境界。至此地已。永离一切恶见。名出世间。由是真如法相。渐次成熟。即能顺如幻法。以自觉智。起诸法行。离妄想所见诸法异相。谓一切法真如实相。无有一异。见一异者。妄想耳。菩萨即妄即真。故能以无相之相。建立诸地。随三昧力神通自在。究竟佛地。变化照耀。对现色身。如水中月。满足十无尽句。为种种众生分别演说。此名法身离意所作。任运如如也。

○上初示五法转变竟。二示一切法悉入五法。分四。

△初示三自性入五法。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为三种自性入于五法。为各有自相宗。佛告大慧。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时生。如日光俱。种种相各别分别持。是名缘起自性。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坏。故名成自性。

此言三种自性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且先明三种自性入五法也。名相无性。妄计所成。故摄名相总为遍计执也。依妄计之名相。而起分别。心心数法。一时顿起。无有先后。如日与光。名缘起性。若达妄计名相本无自性。心心数法。应时销落。销落随相之心。智照洞然。了达无性之相。□如显示。故名圆成实性也。

△二示八识二无我入五法。

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是故。大慧。此五法者。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地相续次第。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此言八识二无我入五法也。不觉自心所现。八种识相。一时顿生。各有自类。施设妄想。能妄所妄。人法宛然。若觉自心现。见相冰融。即转心意识而为四智。能所取空。智寂互显。故二乘菩萨如来。所有自觉智地。悉入五法也。

△三示一切佛法入五法。

复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慧。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若彼有如是相。名为瓶等。即此非余。是说为名。施设众名。显示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彼名彼相。毕竟不可得。始终无觉。于诸法无展转。离不实妄想。是名如如。真实决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诸佛随顺入处。普为众生如实演说施设显示。于彼随入正觉。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趣。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得相。是名正智。大慧。是名五法三种自性八识二种无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是故。大慧。当自方便学。亦教他人。勿随于他。

此言一切佛法。皆入五法。重释五法。示人随顺智如。次第所证。所谓方便也。推言因相得名。狥名显相。施设妄想。总显一切名相。必不可得。始终无觉。于诸法中。无有展转。但离妄想。即是如如耳。此一切法自相真如。十地菩萨。浅深所证。非诸二乘。故曰我及诸佛随顺入处也。无分别智。缘真如境。若缘余缘。属后得智。然二智体一用异。了俗亦由证真。故二智皆由真如所显也。随顺二智所证真如。得入正觉。到究竟处。非常非断。现他受身土。及变化身土。如实演说。破诸疑网。故曰一切佛法。悉入五法。由自证知。不从他得也。

△四总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五法三自性。及与八种识。二种无有我。悉摄摩诃衍。名相虚妄想。自性二种相。正智及如如。是则为成相。

偈颂五法自性八识无我。悉摄大乘。大乘。谓自心现量也。迷自心量。则名相纷纭。智如互显。依他将为别有。计执必待圆成。八识之无明欲破。二我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