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陈隋天台智者大师疏

闽建州后学沙门道霈合

第三,辨大众得益。

时,诸大众闻月光王叹十四王无量功德藏得大法利,即于座中,有十恒河沙天王、十恒河沙梵王、十恒河沙鬼神王,乃至三趣,得无生法忍;八部阿须轮王,现转鬼身,天上受道;三生入正位者,或四生、五生,乃至十生,得入正位,证圣人性,得一切无量报。

文三:一、天及三趣得益;二、八部得益;三、得道赊促。初中言无生忍者,通教三地已上,别教初地已上,圆教初住已上矣。问:云何恶道得无生忍?答:大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必当成佛,今遇佛善知识故得道也。又戒乘缓急前已具明,以三品戒缓生恶道,大乘急故以恶道身见佛闻法。八部下,二、八部得益也。三、生入正位者下,三、得道赊促,由根有利钝、悟有浅深也。正位二义:一、人空,别教十解圆、十信得;二、法空,别教初地、圆教初住得。闻法已后,一生乃至十生得正位也。例如法华中损生(云云)。月光偈赞竟。

大章第三,如来述成。文二:初赞能说,后赞所说。初文二:先正赞,后述赞。今初。

佛告诸得道果实大众:善男子,是月光王已于过去十千劫中,龙光王佛法中为四住开士,我为八住菩萨,今于我前大师子吼。

文二:一、告众而告实。得道果者,以权行自知月光本迹,实则不知,故告之也。善男子,是月光下,二、发迹。昔于龙光所,为第四住炎慧开士;我为第八等观菩萨;我今成佛,则月光为法云菩萨。何以知然?师子吼者,名决定说,若非十地不能堪也。又净名叹十地菩萨云: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也。

二述赞

如是,如是,如汝所解,得真义说不可思议、不可度量,惟佛与佛乃知斯事。

先赞胜解。王所说教,称所诠理,教理相称,故再言如是。自九地已下,心口不能思,不能议也。次明解。般若云:唯佛与佛,乃知斯事。经有作以佛,非也。唯汝解此,乃同佛地,不为菩萨发问如是也。

第二、赞所说法。文三:初、正赞,二、劝修,后、大众供养。初文三:初、释不可思议,次、释不可度量,后、释唯佛乃知。初更三:一、略说,次、假徴,二、藏,后、广释。今初。

善男子,其所说十四般若波罗蜜、三忍、地地上中下、三十忍、一切行藏、一切佛藏不可思议。

文四:一、标数,谓十四般若也。三忍下,二、配位三忍,谓伏忍三品,十信、十止、十坚心也。地地上中下三十忍者,从初地至十地,各有上中下十地,成三十忍也。一切行藏下,三藏摄一切行藏,谓十三忍。一切佛藏,即上品寂灭。此二摄诸功德,故名藏。不可思议者,四、结不可思议也。

二、假徴二藏。

何以故?

即徴行佛二藏也。

三、依义广释,文三:初、就佛明不可思议,二、合释二藏明不可思议,后、双结二藏明不可思议。今初。

一切诸佛是中生,是中灭,是中化,无生无灭无化,无自无他,第一无二,非化非不化,非无无相,无来去如虚空故。

文二:先就化身明无生灭,二、逐难重释。今初,文二:一、立,二、荡。今初,法身无相,为物故形,王宫生,双林灭,以生灭化众生也。而无生下,二、荡。其用弥广,其体弥寂,故无生灭化也。无自他下,逐难重释,先法后喻。今初,彼我两亡,故无自他;境智俱绝,故无二;中道最上,故第一。即动是寂,故非化;即寂是动,故非不化。非无无相者,释其潜疑。恐人闻无生死化等,即谓无有出世无相之法,故释其疑云:非无无相,无去来等。但求去来不可得,故云无去来耳。如虚空者,二、举喻也。

二、合释二藏明不可思议,文二:先释,后结。释中二:初人、法相对,辨不思议;后境、智相对,辨不思议。初中更二:一、明人空,二、明法空。今初。

一切众生无生灭、无缚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烦恼、我、人、知见、受者、我所者,一切苦受行空故。

文二:初以三义辨众生空,后就众名辨我人空。今初也。言三义者:一、无生灭,二、无缚解,三、非因果非不因果。众生义无所得,离苦故无生无灭,离集故无缚无脱。离集则非因,离苦则非果。虽非因果,而因果宛然,故云非不因果。又大品云:色空,受、想、行、识空。以五阴空故,将何受生?故无生。既无生,何有灭?故无灭。无缚无解者,大论五十一云:五众无缚无脱。若毕竟空,无有作者,谁缚谁解?凡夫人法虚假不可得,故非缚;圣人毕竟不可得,故非解;乃至菩萨住是道中,诸烦恼不牵堕凡夫中,故言不缚;不以诸无漏法破烦恼,故言不解。具如彼说。卫世师计我为作者名因,僧佉计我为受者名果。今我既空,故非因果。真谛则无,俗谛则有,故言非不因果烦恼。我人下,二、就我众名以辨我人空。文二:一、正明我空,二、明我所空。今初,有五:一、我,二、人,三、知者,四、见者,五、受者。我所者下,次、明我所空。一切苦受者,苦受名苦苦,乐受名坏苦,舍受名行苦。此三者皆有为行,同是我所等法,故言一切苦受行空故也。

二、明法空。

一切法集,幻化五阴,无合无散,法同法性,寂然空故。

一切法集者,谓因缘共成,此名假也。幻化五阴者,五阴无实,此为法假也。无合无散者,此受假也。因缘共生故无散,因缘即空故无合也。法同法性者,一切诸法皆同真如之性,以其本来寂然空故。

二、境智相对辨不思议二:初辨境空,后释智空。今初

法境界空,空无相,不转不颠倒,不顺幻化,无三宝,无圣人,六道如虚空故。

文二:先法,后喻。法中言法境界空者,明总空,谓一切法无不是空者。空无相下,二、明别空。文三:初、明法空。言空者,是空定。无相者,是无相定。不转者,以苦集染法,不可转为无漏净法。又实相门中,无相不相,故云空无相。相不能动,故云不转。离惑,故无颠倒。离解,故名不顺。知诸法空,故名幻化。无三宝者,二、双显人、法二空。无圣人六道者,三、明人空。如虚空者,二、举况也。

二、释智空

般若无知无见,不行不缘,不因不受,不得一切照相故行道相,斯行道相如虚空故;法相如是,何可有心得、无心得?

文三:法、喻、合。今初。知无故言无知,见无故言无见。不行生灭法,不染无明缘。又观缘并寂,故云不行不缘。不从因生,故云不因。无法可受,故云不受。不得一切照相故者,岂是无心不知、无因不见?但以理观照不可得故也。斯行道相下,二、举况。法相如是下,三、合。心境俱空,何可有心得?心境俱假,何可无心得?

二、结

是以般若功德,不可众生中行而行,不可五阴法中行而行,不可境中行而行,不可解中行而行。

上四义,文即为四:不可众生中行,结人空;不可法中行,结法空;不可境中行,结境空;不可解中行,结智空也。

第三,双结二藏不可思议。

是故般若不可思议,而一切诸菩萨于中行故亦不可思议,一切诸如来于幻化无住法中化亦不可思议。

文二:初、依智总结;而一切诸下,二、约人别结。文二:初、明菩萨不行而行不思议;一切诸如来下,二、明诸佛无化而化不思议。

第二,释上不可度量。

善男子,此功德藏,假使无量恒河沙第十二灌顶开士说是功德,百千亿分中,如王所说,如海一滴。

十地菩萨所说如海一渧,月光所说如大海。又如王所说如海一渧,十地所说如大海。问:何意王说胜菩萨?答:王本无地,云何可知?

第三、释上唯佛能知

我今略述分义功德,有大利益一切众生,亦为过去来今无量诸如来之所述可,三贤十圣赞叹无量,是月光王分义功德。

月光之德无量,略述即尽,故言分义。

第二,劝修。文三:初、正叹劝修,二、徴,后、广释。今初。

善男子,是十四法门,三世一切众生、一切三乘、一切诸佛之所修习,未来诸佛亦复如是。若一切诸佛菩萨,不由此门得萨婆若者,无有是处。

先明凡圣自修也;若一切下,正劝修也。

二徴

何以故?

三、广释

一切诸佛及菩萨无异路故。是故一切诸善男子,若有人闻诸忍法门,信忍、止忍、坚忍、善觉忍、离达忍、明慧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