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永定寺释沙门道暹述

释譬喻品

将释此文,先叙题目,今品双用权实为名。何者?以法说周,既双明权实,是故譬文双譬于法。在昔须云鹿苑三车,在今须云等与大车,所以权实俱名譬喻也。

大九无譬者,圆镜云:大经云:为利根人说大乘九部,略于譬喻。即其事也。

应有譬成小者,便破他也。

有云至多门者。圆镜云:来意门者,此经又虽七轴,宗归一乘,但入此乘有种种门,或从法说门入,或从譬喻说门入,或从因缘门入,即其相也。

若今若昔者,今即大车,昔即三车也。

以因缘等者,等取约教本迹观心三也。谓今昔譬喻皆具四释,昔则权实相对,今则唯圆乘。

玉篇云:等者,以类比况,是能况之事。

晓训者,从所晓训也。今与玉篇义同也。

佛事迷悟者,火宅为迷,三车出宅为悟。又三车为迷,大车为悟,后释为正。

唯小对圆者者,此则克体,明今文正意,唯小为迷,唯圆是悟。

疏云:抱迷者,抱于别惑,迷理未遣也。树扇喻圆教,风月喻圆理也。

还待不已悲智者,此中结前即绝待意,故云上根圆闻获悟也;生后即相待意,故云大悲不已等。

风月意彰者,只是今圆教圆理意显也。

何隐等者,意云实相之理,不当隐之与显,亦不与上根即显,于中下则隐,且由机缘,谓有隐显耳。

如长风靡息者,大虚空中,风未尝有息,而众生谓有谓无。月体亦尔,虽暂隐须弥,而常处于空界。次合譬云:谓真常性月,隐烦恼山;圆音教风,息化归寂。故动树举扇,使实理易彰。

尚无庸作之心者,应知密遣之时,虽未即受,亦由昔结大缘,致令今日受于庸作。由庸作故,得委业付财,皆由于昔展转相因,领财即般若时也。

天性相关者,一、理性同,故为相关;二、大通佛时,结缘为天性相关也。

尔前忧悔者,忧悔之言,通至法华,故云尔前。

大小两乘者,三车,大车今昔俱喜也。

资具也者,谓珍玩之具,是世间资生之物也。又昔珍玩及以三车,皆为今经庄严具度,此取意耳。

出世生法者,即三乘所证法也。

妙珍玩摄者,从开显说也。宅内生灭之法,由于三车得免难也。

通论于今至除恶者,此从开显意说也。

父之本有者,非新造作也。

至处不坏者现赐,诸子游于四方等。

三、悉似寄施权者,谓詑于世间及以三车等,且寄昔说,故云似也。开权即妙,所何似之?

有遮那始终者,此指在法身地常思子机为遮那一音之始,今日开显以为其终也。

巧喻兼权者,兼三权也。

小车大车,火宅父舍者,小车火宅在昔,大车父舍唯今。

旧纯用一音者,古人专用一音判教,如玄文破

疏云:二乘以下中者,缘觉中,声闻下。

疏云:涅槃㝹马者,永嘉集云:夫三兽度河,河宁从兽合?复何独河非兽合?亦乃兽不河分。河尚不成三河,岂得以河而合兽?兽尚不成一兽,岂得以兽而成河?河非兽而河三,兽非河而兽一。一河独包三兽,而河未曾三;三兽共履一河,而兽未尝一。兽之非一,明其足有短长;河之不三,知其水无深浅。水无深浅,譬真法无差;足有短长,类智之明昧。如是则法本无三,而人自三耳。

疏云:涅槃云:㝹马者,二乘之人虽观因缘,又未能度十二缘河,犹如㝹马。何以故?不见佛性故。故可喻通乘也。

只应于牛车以简菩萨者,只应将菩萨喻牛,以对二乘,而简出于三菩萨,浅深不等耳。

三乘俱异譬之者,藏三乘自以羊、鹿、牛为譬,通三乘自有㝹、马、象为譬,故云俱异也。

不异复于不二者,生公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彼将下句复于上句,他云:是则复疏两端,显空、色不异。

上根一处者,闻略开权时执动也。

中根二处者,闻法说略广。

五处者,加五佛长行偈颂,及身子领解长行偈颂,及述成身子文,并法说广略文为五也。

下根三处者,法、说、略、广、加、闻、譬、喻三也。

或云十一处者,譬喻、长行、偈颂二,信解二,述成二,并前五为十一也。

已怀进退者,只是进则无后,退则无据,故云为是极果,为何方便,即其相也。

为何方便者,此述其疑意。何者?我为是小方便?为是大方便?若是于大,不应被斥;若小方便,应不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