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沙门释智圆述

为七苦之本者,以有生故,乃有诸苦。老子尚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吾若无身,复有何患?但彼徒知厌生,而无出苦之要。

简出:一、苦者,谓老苦也。

六、苦生亦是本者,即经云三界受身已去也。此约生遍三界,以明根本义也。

经观于初生者,以入胎即是无常、苦、空等,故云已见过患。

往复有六者:一、入舍,二、见问,三、女答,四、再问,五、重答,六、心喜供养。

女譬生果者,谓受生之果,是菩萨所观境也。

令生爱染者,凡夫之类,孰不贪生而畏死也。

观生初起者,即托胎之始。

有多荣华者,且据富贵之人,贪生最重,故偏举之。

菩萨检责者,谓推寻受生有何乐事。

生果对智者,谓人天富贵,乐果惑动,观智如宾对主,境如宾,智如主也。

经:主人闻已等者。一往贪着,故云心喜;知生由善,故云我福;故令汝来造善求生,故云烧香等。

往复有六者:一、见问,二、女答,三、再问,四、重答,五、主驱,六、女责,次第如经。

艾白者,言其色似艾也。

精殷重厌者,只是贪生恶死之心耳。

金心已还者,谓金刚心已前,有生死故。是知妙觉极果,离二生死,还其所止,即是离果入因。此乃旧义。若约今义,六根净位,已离分段。初住、分断、变易,诸教可知。又若且约一往次第,则此明生灭慧,乃藏菩萨也。金心,即三十四心也。

菩萨庆者,已破生死而证涅槃,故有法喜。

凡夫乏善者之无漏善,故使贪爱人天乐果,而招感生死。故经云:愿汝二人,常住我家也。

生境,检让凡心者,谓生死已为圣智所驱,汝凡夫心,何缘贪着?只由生死之境,本来虚妄,是贤圣所诃,凡夫妄着。以境望心,义同检让,如客检问主人事由,而自退让也。又让只是责,左传曰:使薳让黄。杜注曰:责其不会。

凡心应境者,生死之果,虽为贤圣诃弃,而凡夫贪着,合菩萨。厌者,生天合功德,老病死合黑闇。老病是死之前相,故合凡夫中,但云贪受生死二法。

初、欲修般若等者。若约一往次第者,此既明生灭四谛,则是三藏菩萨修无常观。若据经意,不独藏教,以四教中俱有浅行故。三藏即初僧祇通教,干慧性地,别十信圆,名字观行。此等诸位,既行浅惑在,则皆有退失观慧。求人天果者。

深行呵责者,约圆即六根已上呵观行名字,在别则十住已上呵十信,通则八人见地已上呵前二地,藏则二祇已去自知作佛,终不贪求妄果,故能呵于初祇。然且就一往,则是通断惑位呵藏菩萨。

修道舍之者,洗净喻修道也。谓欲依生除断老死,名为净洗;断老死已,并生俱舍,名还弃舍。

经赧然奴盏反。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