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沙门 允堪 述

钞科分(二)初题目(二)初标钞题(四分)二举述号(终南)二本文(三)初序分(三)初如来在日教兴(二)初约制道叙教兴(二)初显说处(原夫)二示被机(二)初指别益(写冶)二指通益(慈风)二今机别叙教兴(三)初爱道五百初请度缘(时有)二如来鉴机恐陷正法(盖大)三庆喜哀请八敬令传(阿难)二末后渐将讹善(洎如)三今师遂伸撰述(三)初师承有据濡毫被机(余忝)二遮烦取要勒成篇卷(若文)三正立宗本傍取会通(今所)二正宗(二)初通列篇目(劝学)二随篇别解(三十)初劝学篇(二)初牒篇名二依篇释(三)初分门二别解(三)初顺益(二)初引大乘经论(二)初约四经明(第一)二据二论辨(大智)二引小乘律论(二)初明二律(此律)二引两论(成实)二违损(二)初总引诸经(第二)二别明律论(二)初引本宗(此律)二引异部(十诵)三业报(二)初辨威仪(第三)二明戒分(佛告)三结劝(总计)二释聚篇至三十杂篇○三流通○○二释聚篇(二)初牒篇名二随篇解(二)初开章二列释(二)初通列七聚(七)初八弃(第一)二僧残(第二)三偷兰(第三)四二提(第四)五提舍(第五)六吉罗(第六)七恶说(第七)二别问名义(二)初问答名异体同(问曰)二别释能所名义(二)初从能治行立名(二)初合明(言毗)二双结(此上)二就所诠行立名(二)初释因果二名(三)初通标(此下)二合解(言尸)三双结(二)初对论强弱(虽因)二互摄理通(若欲)二示受随两义(二)初结前生后(上明)二正明受随(二)初明受(言受)二辨随(二)初总释名义(二随)二分示二种(三)初标显(随有)二历明(二)初示二持(所言)二明两犯(言止)三双结(故二)○三结界篇(二)初牒篇名二依篇释(二)初分门二别解(三)初定量(第一)二大界(二)初牒名开章(第二)二随章正辨(六)初简缘(第一)二立相(二)初引文(二)初示界相(第二)二辨界形(见论)二义判(二)初立相随时(义云)二唱结离过(然须)三唱形(第三)四集僧(第四)五辨欲(第五)六作法(第六)三戒场(二)初牒名分章(第三)二随章别释(二)初竖标(第一)二立图(三)初叙意示图(第二)二覆显三相(今依)三结属宜通(上来)三择非(第三)四唱相(二)初唱结戒场(二)初示唱法(第四)二加羯磨(上座)二唱结大界(二)初示唱相(次结)二加结法(上座)五解界(二)初解无场大界(第五)二解有场大界(二)初明二解法(若有)二通示失否(此律)○四集众篇(二)初牒篇名二随篇释(二)初开章二列释(三)初鸣稚(四)初引教显功(第一)二维那打法(既知)三翻辨华梵(西传)四作相义通(五分)二集僧(二)初作法摄(第二)二自然摄(二)初明可分别(第二)二不可分别(二不)三分齐(二)初通明四僧(第三)二结简净秽(义云)○五足数篇(二)初牒篇名二依篇释(二)初分门二别解(二)初释众(二)初通列二部人数(二)初他部及义加(第一)二本宗自列相(此律)三他本共列相(和尚)二简辨应法是非(三)初未言开足(义云十)二示自言相(义云自)三避恶离过(义云若)二简相(二)初通简内外(第二)二别简坐立(若欲)○六受欲篇(二)初牒篇名二随篇解(二)初开章二列释(二)初欲缘(二)初牒释(第一)二问答(问无)二说法(二)初明屏处受欲(二)初健者广说(二)初别明(二)初明自说(第二)二辨转他(次明)二通问(问欲)二病人开略(二)初通示略法(此律)二别问现相(问余)二辨入众说仪(二)初示仪(对众)二问答(四)初问合说成否(问对)二问多坐多立(问欲)三问遇缘失否(问睡)四问事讫不来(问与)○七十戒篇(二)初牒篇名二依篇释(二)初分门二别解(二)初释名(第一)二出家(七)初推功离苦(第二)二制听和合(五百)三立法请师(次请)四严地施座(清净)五辞亲革俗(欲出)六说法披剃(入道)七礼庆悦情(度人)三受戒(二)初集僧和白(第三)二正明受法(三)初受前方便(五分)二正受说相(我某)三别示余法(既知)四受衣(二)初受舍衣法(第四)二受舍钵法(受钵)五说净(第五)六舍堕(第六)七说戒(三)初示通别二说(第二)二辨五德十数(二)初明五德(爱道)二辨十数(僧祇)三明式叉对首八安居(第八)九受日(第九)十自恣(二)初就众别自恣(二)初五人已下通别法(第十)二四人已下对首法(对首)二示受诵赏罚(母论)○八学戒篇(二)初牒篇名二随篇解(二)初开章二列释(五)初翻名(第一)二乞戒(第二)三秉法(第三)四六法(第四)五行法(二)初年十八(二)初明三法(第五)二十八法(僧祇)二伸问答(二)初问授法仪轨(问受)二问年减开成(三)初正问成否(问学)二义斥今非(义云)三遮其妄引(二)初正斥妄引(或有)二辨年十二(三)初正明(相造)二问答(问何)三义解(义云)○九畜众篇(二)初牒篇名二依篇释(二)初分门二别解(二)初畜意(二)初通辨度人(第一)二别明依止(若受)二制乞(二)初明乞示仪(第二)二问和加法(僧作)○十具戒篇(二)初牒篇名二随篇解(二)初开章二列释(二)初由藉(第一)二本法(二)初牒章分文(第二)二随章正释(十)初请师(二)初通叙请意(第一)二别示请法(三)初明请二师(二)初和尚(先明)二阇梨(注次请)二问师名义(问何)三简德秉宣(二)初选德摄人(僧祇)二诘彼白读(问诸)二戒缘(二)初先陈缘境(第二)二开彼心怀(知所)三安置(第三)四白差(第四)五出问(二)初差问所因(第五)二威仪出问(三)初问前方便(今正)二正问遮难(二)初问难(一汝)二问遮(问巳)三问章示察(又当)六白唤(第六)七乞戒(第七)八和白(第八)九问难(第九)十正受(六)初标结导发上心(第十)二引论证持优劣(智度)三示量内外推功(当广)四检校离非从正(正作)五秉法授体记时(知是)六缘难开加三二(此律)三至僧(二)初牒章叙由(第三)二别陈问答(二)初总标(就中)二别列(二)初问僧来成受(一问)二问俗舍结受(二问)三问本法受名(三问)四问本法僧寺(四问)五问俗相开受(三)初总陈问答(五问)二双结得否(二)初问得受(问云)二问不得(问云)三纵夺归宗(今两)六问开别送往(六问)七问尼须结界(七问)八问本法安置(八问)九问请师方法(九问)十问乞戒仪轨(十问)四戒相(三)初示说八四(二)初说八弃(第四)二示四依(次当)二受已告陈(汝已)三义设余行(义云)五退舍(三)初本宗对内众(第五)二婆论通余人(婆论)三示无知伤叹(今时)○十一六念篇(二)初牒篇名二依篇释(六)初日月(第一)二食处(第二)三受时(第三)四衣钵(第四)五背别(第五)六康羸(第六)○十二受衣篇(二)初牒篇名二随篇解(二)初开章二列释(十七)初制听(第一)二功能(第二)三释名(第三)四财如(第四)五体如(第五)六色如(第六)七量如(第七)八条数(第八)九堤数(第九)十重数(第十)十一作法(第十一)十二受法(第十二)十三舍法(第十三)十四得失(第十四)十五补浣(第十五)十六敬护(第十六)十七坐具(第十七)○十三受钵篇(二)初牒篇名二依篇释(二)初分门二别解(七)初制意(第一)二体如(第二)三色如(第三)四量如(第四)五受舍(第五)六失法(二)初正明(第六)二问答(问但)七护法(第七)○十四净施篇(二)初牒篇名二随篇解(二)初开章二列释(五)初施主(二)初通标简略(第一)二别明展转(二)初牒名分列(今且)二束位对人(前三)二请法(二)初对道(第二)二对俗(次钱)三说净(二)初对首(二)初对尼说(第三)二俗对说(婆论)二心念(五分)四存亡(第四)五失法(第五)○十五说戒篇(二)初牒篇名二依篇释(二)初分门二别解(六)初时节(第一)二缘集(第二)三仪式(二)初牒章叙意(第三)二依章列释(九)初铺设召集(此律)二因辨行筹(十诵)三入座说偈(初入)四水汤盥掌(年少)五唱白行筹(维那)六请差升座(彼维)七散洒供养(香水)八未受退告(供养)九审问送心(戒师)四差使(二)初明差使往来(三)初作法差往(第四)二立嘱授人(四分)三受教归告(尼明)二辨尼众说法(二)初和白离非(次说)二说终告散(若说)五客旧(二)初问答(二)初问客来说仪(第五)二问有缘开起(问说)二别简(二)初说法诵经(若众)二识疑发露(若于)六略说(二)初明僧法(二)初难缘开略(第六)二众主告示(若众)二别人法(次明)○十六安居篇(二)初牒篇名二随篇解(二)初开章二列释(八)初制意(第一)二结时(二)初定时结罪(第二)二示过依人(二)初择处离过(明了)二告俗请僧(三)初正明(僧祇)二引证(故五)三例叹(义云)三夏闰(第三)四对首(二)初前安居法(二)初合明(第四)二问答(问所)二后安居法(后安)五心念(第五)六忘成(二)初引律(第六)二义断(义云)七及界(第七)八移夏(三)初总明二难(第八)二移处结成(若至)三问答除妨(二)初问忘不受日(问遇)二问遇难不还(问遇)○十七受日篇(二)初牒篇名二依篇释(二)初分门二别解(六)初受缘(二)初三宝请召(第一)二私缘通塞(僧祇)二互用(第二)三受法(二)初正明(二)初受辞(第三)二彰示(此对)二问答(二)初问羯磨开受(问尼)二原圣意斥非(义云)四得重(第四)五逢难(第五)六五利(三)初叙名(第六)二彰利(五利)三示过(僧祇)○十八自恣篇(二)初牒篇名二随篇解(二)初开章二列释(十)初制意(第一)二时节(第二)三集僧(第三)四差使(二)初明广法(二)初差使告僧(第四)二传教归众(尼说)二辨略法(若大)五简人(二)初示二种五德(第五)二显差二所以(五分)六秉法(三)初先定仪轨(第六)二集欲问宗(问僧)三正宣羯磨(大姊)七五德(二)初五德白和(第七)二行坐草法(次明)八自恣(第八)九略法(四)初略法如非(第九)二五人只差(上明)三四人对首(若界)四独住心念(若依)十杂法(二)初别问说辞(第十)二正明杂相(若僧)○十九师徒篇(二)初牒篇名二依篇释(二)初分门二别解(十三)初师徒名(第一)二依止意(第二)三免依止(第三)四合依止(第四)五通行法(二)初本宗通行七法(第五)二他部几谏二师(僧祇)六白事法(二)初白师法(第六)二随师法(见论)七请经法(第七)八报恩法(二)初师严修敬(二)初执劳申奉(第八)二失礼贻殃(若有)二师过须离九无师法(第九)十简师法(二)初通示阇梨(第十)二别简二师(义云)十一请师法(第十一)十二摄师法(二)初相摄轨仪(第十二)二料简去住(十诵)十三诃忏法(三)初诃畜如非(第十三)二惩责离过(义云)三折摄适时(此律)○二十致敬篇(二)初牒篇名二随篇解(二)初开章二列释(十)初敬寺(四)初内违外失(第一)二引示名处(古德)三慢毁招殃(五百)四翻辨众号(地持)二敬佛(三)初敬造乖方(第二)二规模应法(又佛)三王匠如非(二)初两如获福(敬福)二双非失祐(问居)三敬法(二)初人法变讹(二)初学习忘本二抄写乱真(或有)二经律彰报(故敬)四敬僧(二)初彰过(第四)二引证(二)初引多文示非(故大)二引二典修敬(大悲)五定尊(二)初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