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律初至尼律竟。合有三万七千二百言)

西太原寺沙门 怀素 撰

●次明尼律。

戒本六文。先定同戒最初有无。旧解云。大僧与尼。男女位别。何得因此制彼。又复望尼漏过未起。如何逆制。谓二众犯同。皆别有初。所以知者如尼初戒。与僧同犯。下开亦言最初不犯。故知别初。如斯解时。可同犯戒。应更别出起过之人。呵责制戒。但大僧中。已明起过。若更出者。不异于前。为离繁文。略而不出。直列戒本。余二律中。告尼众言二部持者。此谓告知同别共学不学。非是由此制彼名共。以是义故。各别有初。此释不然。违于理教。故今正解。但同犯戒。无别最初。以僧与尼俱是具戒。形虽有殊。禁持义一。但使大僧犯讫。因即制尼。尼后犯者即是第二。岂有结局比丘。不通尼众。待后别犯。更立最初。故五分第十一云。佛为比丘制初戒已。波罗问云。是戒我当云何持。为应作一部僧持。二部僧持。佛言应作二部僧持。从今是戒应如是说。即立戒本。自下同戒。问答皆然。又十八云。诸比丘尼见优波离。嗔骂言。坐此比丘恒问世尊。此戒应作二部僧持。一部僧持。佛便令作二部僧持。由此使我多受困苦。十诵四十六。尔时佛不在比丘尼僧前结同戒。在比丘僧前结同戒已。语诸比丘。汝等向比丘尼僧说。诸比丘遣跋提比丘往语云。诸善女。佛结同戒。我及汝等应共受持。是中有长老比丘尼。皆言善好。偷兰难陀比丘尼。暗嗑不受。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乃至白佛。佛种种呵责已。乃至言。若比丘尼暗嗑向比丘者。波逸提。僧祇三十六。爱道白佛言。世尊已为诸比丘。制四堕重法。我等得广闻不。佛言得。瞿昙弥。若信心善女人。欲得五事利益者。当尽受持此毗尼等。次第为说。以此义推。明无初也。尔者岂可一切同戒。皆因比丘先犯。而无一戒因尼制僧。解但列同戒者。悉是比丘先犯。比丘犯已。因即制尼。所以知者。以同戒云。世尊在某处。以此因缘。集比丘僧。为尼制戒者。还是比丘犯制之处。若此同戒别有初者。即应别举缘起呵制。如何但云以此因缘。尔者如何灭年受戒。与外道食戒。及长钵等戒。尼中别举缘起。解此等犯虽是同。以缘异故。故尼戒中别举缘起。又解。此等诸戒并尼先犯。虽尼先犯。不得因此制僧。以尼行法皆依僧故。必无因卑有制尊义。故多论第九云。若二部同戒。必于大僧中结后。令大比丘告尼。以女人贱。当从大僧受故。若独结尼戒。就二部中也。故此等戒。僧后别犯。以缘异故。而有最初。尔者既因比丘先犯。以制尼者。然尼漏过未生。如何逆制。解比丘与尼戒体无别。但僧犯竟。即与尼同。非要更须对尼起漏。若以人别必未生者。如须提起漏。非开余人。何得因此遂禁余者。尔者若准此义。尼则无初。如何尼初戒云最初不犯。解此言初者。非是尼犯最初。以对比丘立制云初不犯。今将此制。宣示尼众。还是从比丘初犯。名为最初。不是以尼别犯有初。名为最初。若以此文。即谓尼有初者。如何尼中不举犯人缘起。既无人缘。明因僧制。

次解六文。于中开二。一总二别。总中四门。第一五犯聚。第二七犯聚。第三方便。第四持犯。

先解五犯。五门分别。第一位列五犯。第二立五所以。第三解通犯名。第四释别夷等。第五彰犯次第。初门大僧四戒。尼八戒。为初犯。僧十三僧残。尼十七为。第二犯。僧三十舍堕九十单提。合百二十。尼三十舍堕一百七十八单提。合二百八。为第三犯。僧四提舍尼八。为第四犯。僧百众学及七灭。尼但众学。为第五犯。问何故具位戒多。广立五犯。沙弥戒少。唯局吉罗。解比丘行满。力分堪行。防过使周。广立五犯。沙弥不满。力分未堪。且就化宜。犯唯一品。又解。比丘五犯。托缘以兴。沙弥不然。何以来难。尔者沙弥无犯缘。制罪唯一品。如何诸戒下一一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