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善首菩萨章

四明聪讲师曰。肇论云。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贤善首因十一位大士各问深义。虽释尊开示圆觉。乃谈性具圆觉。然未的指。是故亦问立其名字。所以问名者。盖有名物之功。物有应名之得。圆觉即名也。陀罗尼即体。体即物也。此则名体相副。故云陀罗尼门。流出圆觉。既存名体。必须奉持。奉即取也。持即心也。以取圆觉。持之于心。则众生若身若心。念念圆觉。常以寂照止观。如护身符。即心纯是法。与法相应。裴相国云。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一经旨意。无出于斯。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贤则亚圣。谓地前三贤位。次十圣位地上菩萨也。善则顺理。首是头首。然欲使万善齐兴。俱顺真理。成因正位。亚次圣果者。必藉经教流通经。教流通是贤善之首故。流通分中。当此菩萨请问也。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

赞佛于前十一章。演说圆觉妙义。开悟众生。皆是不可思惟。不可拟议之事。

复庵晖禅师曰。不思议事者。近庆道场。远庆一部也。谓一部经内。世尊为上根人。开示二空观。为中根人。开示三观诸轮。为下根人。开示道场加行。如是种种法门。离于精粗之域。出于形质之外。脱于言意之表。故云不可思议之事。而儒典尚云。夫子之道上有出乎。天之高下有入乎。地之深瞻之在前。忽然在后。不可以形貌求。不可以聪明得。与此不思议同意也。

世尊此大乘教。

谓。此圆觉大乘经教。

名字何等。

请问。此等教法。是何名字。

云何奉持。

请问。众生教法。如何受持。

众生修习。得何功德。

请问。众生修此教法。获何利益。

云何使我护持经人。

请问。如何使我卫护受持此经之人。

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请问。此圆觉经教。流转分布。至于何处。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然正宗分中。但问所诠法义。法义虽已圆备。凡心难可任持。闻时领会分明。过后恐还遗忘事。须持教贯穿文。既不遗随文解义。依义起观。方成正修故。此问经名字也。云何奉持者。前虽已说。即持法也。今此所问者。即持教也。谓自遵奉行为人持说也。流布此教者。此行十法行也。谓若人一向于此了义经教。供养写施听受。读诵说释思修。如是分布。流传末代。未审。此人智慧功德。毕竟至于何地。然地有菩萨地。有佛地也。

四明聪讲师曰。名字虽是假名。无名则物无定名。如筌蹄之取鱼兔。非筌蹄则鱼兔无所获故。欲鱼必用筌。欲兔必用蹄也。猿鹤之类谁与安名。麒麟凤凰孰为作字。耕田凿井。皆无名中立名。劫初万物无名无字。皆圣人依真以立名。如理能通。圣人开疏为道。如理能该罗。依真以作网故。伏牺画八卦。神农尝草。药后稷播。百谷伯益凿井货狄造舡。奚仲作车。蚩尤制五兵。黄帝造冠冕。以至仓颉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