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拈华寺贤宗后学达天通理敬述

嗣法门人(兴宗祖旺誊清怀仁祖毓较字)

二证释别有结元疑二。

一阿难别求结元。二如来证无他物。

初三。

一蹑前申理。二述迷求元。三作礼伫示。

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如来前说第二义门教以从根解结。阿难自觉不知结元故置虽言。谓虽说无益也。今观世间等正申明无益之理。所结之元指成结之元物。后文云。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是也。言解结之人必知巾是一条。当于结心解即分散。若不知者势必左右牵掣。徒劳。无功故曰我信是人终不能解。是知所结之元即指真心。然亦不离六根中性。阿难不知将谓别有。故蹑前所说义门以申明不知结元之无益也。

二述迷求元。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

○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

初举类述迷。无学深位不敢谓其不知。故偏举有学一类。如彼解结之人不知结元。故云亦复如是。从无始际者约今经则妄为明觉。约起信则不觉心起时也。妄为明觉因明立所。业相自是真妄不分生灭与俱。故云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要知真心即是结元。正以无始与无明俱所以迷而不知。既不知真徒闻无益。故曰虽得如是多闻善根。意显其不能解结修证也。既不能解结修证徒称剃染。故曰名为出家。以其无出家之实故。疟疟疾也。其疾时寒时热有日一发者。有隔日发者。今阿难自以虽断见惑。分证我空。而处胎之迷隔阴之昏犹所未免。故以隔日之疟喻之。

○惟愿下求示利后。真心沦于无明。溺于生灭。非大圣真慈无能拔济。故惟愿大慈哀愍。初果已超凡界未及无学。前此后此姑置勿论。故惟求如来约今日之身心言之。言身心现在六根本自无恙。佛前教我从根解结。但不知云何是结。佛其为我言之。再结不自起必有所结之元。又不知元在何处。从何处下手得名为解。佛亦为我言之。此令既行。不惟使现前有学得出沦溺。且将传示末法永济苦轮。故云亦令未来等也。苦难众生即身在轮回中者。以轮回不出苦难不能免故。遒教修习出离生死。故云得免轮回。三有即轮回之处。轮回既免。乘愿度生。自不堕落于其中也。

三作礼伫示。

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言请虽局有学。意请亦兼法会。故云普及大众。良以解结修证虽无学深位。乃至圆实菩萨亦所当求也。五体投地者。四支倾布顶礼佛足也。雨泪翘诚者。感愧涕泗耸身互跪也。伫者候望义。无上开示者。以下之所说乃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故。阿难别求结示竟。

二如来证无他物五。

一本师怜愍安慰。二诸佛现相证示。三阿难未明请益。四如来解释除疑。五大众承示开悟。

初。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

怜愍阿难及诸有学者。以前阿难请求。偏为有学人故。根结宛然犹自不知。从根即解。驰心别求故世尊怜而愍之。未来众生即身在轮回。未离苦难中者。依法解结可以出离生死。故云为出世因。此应阿难得免轮回之求。遵教修证可以超脱迷途。故云作将来眼。此应阿难不落三有之求。以手摩顶者摄受安慰。亦表下之所说即是最胜顶法。兼应阿难无上开示之请。

二如来现相证示二。

一诸佛现相。二众生闻证示。

初。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十方佛界六种震动者。表此法既行。一切有情六结俱可解故。一一世界各各有佛。统论其数如大地尘。故云微尘如来。现坐道场拣非过未。故云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者。表诸根圆拔内莹发光。又表下之所说即是最胜最妙法故。其光同时于彼来林者。表浮尘器界诸变化相应念化成无上觉故。灌如来顶者。表许为作证。是诸大众等庆当有巨益。以此瑞非常也。

二众闻证示。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得未曾有感佛加被。故阿难大众俱得远闻。十方如来异口同音者。显道同。明可信故。华严十方共证。法华诸佛同示。弥陀六方劝信。皆此意耳。独告阿难者是请主故。善哉者赞美词。以其所问为解结修证之关键故。汝欲识知等证以结惟在根。前阿难问以云何是结则是欲知耳。俱生无明即本经妄为明觉之妄明。无始与俱故云俱生。前云与诸无明俱灭俱生是也。此妄一动。三细六粗展转生起。故曰使汝轮转生死。是知俱生无明义当初结。余之五结依此而生。故名为根。体合于八识之中。用现于六根之内。离根问结总无是处。故云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此证云何是结义也。汝复欲知等证以解惟从根。前阿难问以从何名解则是复欲知耳。无上菩提不可溺于果觉。且约因心言之。盖以因该果海无妨以无上称之。是六性之真体同所结之元巾。用为因心解结修证。不历三祇顿获二果。故云令汝速证等。安乐即是智果。受用诸法故。解脱即是断果。远离众苦故。此二约修德言。寂静亦是断果。谓寂然晏静体自不动故。妙常亦是智果。谓微妙真常性自无碍故。此二约性德言。然既曰速证似属修德。必兼性德言者以果彻因源故。又真性既为结元结在即是性在。解虽顺性仍不离根。故云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此证从何名解义也。诸佛现相证示竟。

三阿难未明请益。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如是法音指上诸佛所说。虽闻未明者有二义。一疑根尘识三共为一聚。何故结解唯根。二疑结解唯根。根应是元何故取菩提性。至下世尊释疑处自见。云何令我等正持疑以问也。此中安乐妙常与下科涅槃真净二果各出者。以理智一如可互摄故。

四如来解释除疑(谓解释诸佛所说以除阿难未明之疑)二。

一长行。二偈颂。

初。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如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初释何故结解惟根疑。文中缚脱即结解也。佛意所以不取尘者以根尘虽内外有殊。而摄末归本同出一源。所谓相见皆依自证起故。于是根缚则尘亦成缚。根脱则尘亦随脱。初无有二。故惟取有情之根不取无情之尘。以有情有知与性为近故。若尔则识亦有情。何不并取。以识乃前尘虚妄相想。犹如空华起灭无从。无可缚亦无可脱。此所以结解唯根也。

○阿难下释何故结元取性疑。佛意以由尘发知。无尘则知见不有。因根有相无根则尘相元空。是则尘相知见皆无实性。同于交芦互相依住。(交芦异卉也。生必二茎相依。单一则不能自立)以是义故唯一自性真知真见独存。无容更立知见。若于真知真见上立知立见。其犹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故曰即无明本。若了真知真见无复更立知见。其犹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故曰斯即涅槃无漏真净。此所以结元取性也。涅槃断果总名。无漏真净断果别相。无漏即前解脱。修德也。真净即前寂静。性德也。不言智果者如上科说。云何句乃结示速证之语。言结元既唯取性。苟得其性则说根已非。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而为结缚。知此义者。则安乐解脱寂静妙常可立证矣。

二偈颂二。

一标颂。二正颂。

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重宣者长行义未周故。说偈者贯华易忆持故。或为根性稍钝者设。

正颂分二。

一正颂长行。二结示法妙。

初二。

一颂释初疑。二颂释次疑。

初(长行初疑即结解唯根疑也)。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初超颂识性虚妄。识有二种。一有为。谓凡夫对有起者。二无为。谓二乘对空起者。偈中首二句先颂有为。真性二字总标所依之真。以下有为无为皆依真性起故。对境炽然名有为识。空谓无实也。然既对境炽然而又云空无实者。以是从缘而生如幻法故。灌顶立量云。真性有为是有法。空为宗。因云缘生故。同喻如幻。正脉云。幻法从缘生。幻法空无性。有为从缘生。有为空无性。无为二句次颂无为。强制不动名无为识。无动故无起。以动与起相因故。无起故无灭。以起与灭相待故。无起则无所从来。无灭则无所从去。彻体虚妄故曰不实。不实即空。但遮诠表诠异耳。以喻言之犹如空华。若以三支比量宗因颠倒。灌顶立量云。真性无为是有法。不实为宗。因云无起灭故。同喻如空华。良以空华无起灭。空华无有实。无为亦尔。盖比量标宗出因。经偈依因立宗。义无违也。若不置真性之言。当有何过。以滥彼空宗。又失惟心义故。言妄二句预防疑问。(恐问云。权教小乘率以有为为妄。无为为真。今何并无为亦斥其不实耶。故为此防)按权小言有为为妄。显诸无为为真。明是待妄立真。既待妄立真真固非真。是则合妄与真同为二妄。如掌珍论云。若有有为法。则有无为法。中论云。若法为待成是法还成待。足证此义。

○犹非下追颂根尘同源。言识固无体宜乎不取。尘能引根现有功用。何亦不取。以根之与尘同依赖耶。即就赖耶论之犹然非真非真。盖上一非字乃总遣之词。谓总遣真与非真。以是真妄和合。不可言真不可言非真故。既真与非真俱不可言。是赖耶先无定体。况夫见相二分。益无有实。云何而分能见之根所见之尘。据此则根尘互倚中间都无实性。以是义故。我前说以犹若交芦。既若交芦则同源无二。故结解同以六根为所依因。而成圣成凡皆依六根而修。顺修成圣逆修成凡无二路也。颂释初疑竟。

二颂释次疑(长行次疑即结元取性疑也)。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汝观交中性者。教以向根尘相交之中着力参究。毕竟云何是我本元自性清净心也。适言其空万有以形。适言其有一亦莫守。故曰空有俱非。空有俱非中道纯真。即是本元自性真心。一念才起便成迷晦。即是无明。长行所谓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是也。果其一念不生。自然发明便成解脱。长行所谓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是也。知此义者。则结元唯取真性无庸更疑矣。重颂长行竟。

二结示法妙四。

一趣果妙。二显理妙。三成行妙。四立教妙。

初。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上科已示结元。今当进示解结。然结则从细至粗如人着衣。解乃从粗向细如人脱衣。故云因次第也。对结之六说元是一。结既不有元复何名。故云六解一亦亡。六解一亡纯真斯现。但六根有圆不圆修习日劫相倍。故须于根中拣选。择得圆通一根依之入流亡所。便可以渐次解结乃至成正觉矣。其所趣之果不亦妙乎。

二显理妙。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承上根选择圆即许其入流成觉者。以根中之性即是陀那识故。陀那即赖耶异名。具云阿陀那此翻执持。有三义。一执持根身令不坏烂。二执持种子令不散失。三执取结生相续。或有翻为无垢识者非今经意。言微细者。非同前六行相粗显。凡小皆知故。习气即指无明。无明称习者无始与俱故。正以无始与俱展转熏变。生灭不停。渐起诸结。如暴流水故云成也。然成结既由以妄熏真。而解结只须以真熏妄。真妄同在此识。结解易如翻掌。所谓入流成正觉信矣。若尔寻常经中何故不专说耶。良以此识乃真妄和合。若非时而说将恐利根众生执妄为真而堕增上之慢。钝根众生迷真为妄而起绝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