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即山居后学 大义 集

△二有六十五行偈。补颂叹法希有。拣伪敦信二义。古判劝信流通。以三周未竟。授记未完。故今改之。法说诸佛章中既有。喻中应有。长文既无。偈中补出。细研经文。义甚切当。分二。初九行半。颂叹法希有。二五十五行半。颂拣伪敦信。初中分五。初一行。颂上三世诸佛说无分别法。

汝舍利弗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

法印者。一乘实相也。诸佛授受。以心传心。契此心者。当下是佛。如世传国之玺。得此印者。即是天子。说此法印。开示悟入一切众生佛知佛见。岂非无分别法乎。

△二二句。颂上诸佛出兴悬远。说是法复难。

在所游方勿妄宣传。

一乘心印。非器不堪领受。故诫勿妄宣传。如轮王之宝。不落余人之手。嘱当机凡所到处。不可一概朦胧。非时莫说。非机莫传。岂非说是法复难乎。

△三四行。颂上闻法欢喜赞。乃至过于昙华。

若有闻者随喜顶受(至)及比丘僧并诸菩萨。

若有闻下。明闻法顶受。定非常说。住不退转。现在益也。若有信下。明供养一切诸佛。由昔曾闻。过去益也。若人有下。明一言赞叹。信汝所说。亲见一会。未来益也。以闻此妙法。能赞叹。能信受。能供养。获三世利益。岂非是人希有过于昙华乎。

△四一行。颂上多劫闻法难。

斯法华经为深智说浅识闻之迷惑不解。

一乘大法。唯具深智方能信受。凡小识见浅薄。迷自心。惑圣教。经无数劫。闻此法者。亦复难也。此一行亦是结前起后。若闻而供养赞叹信受。此人具深智慧。乃可为说。结上也。若夫小智迷惑不解。不可非时而说。开下也。

△五三行。颂上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

一切声闻及辟支佛(至)随顺此经非己智分。

显直信之人难得。二乘力所不及。身子大智。尚以信入。况余人乎。入字重看。应领解之文。由法说种种开示。方得信入也。其余己智不堪。惟信佛语。随顺此经。岂非能听之人亦复难乎。问。前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独许信力坚固菩萨能解。此中又许身子以信得入。余人以信随顺。当云何信耶。答。传曰。不言而信者天也。又曰。有诸己之为信。今欲解寂灭之法。当依不言之信。信乎己而已。即华严五位之初也。彼经以自性不动智以立信体。信得自心与佛无异。由是智佛不动。万法不迁。因果不移。凡圣不二。心境泯然。印契实相。一切相应。是为不言之信也。能发是信。顿翻无明业识。见闻觉知成一切种智矣。所谓以信得入。以信随顺者。此也。

△二五十五行半。颂拣伪敦信。分二。初三十六行半。颂拣伪。次十九行。颂敦信。且初拣伪者。拣去非机。约大悲门莫为恶人说也。颂上以五浊恶世下三行颂文又分四。初二行。嘱其非机莫说。

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至)闻不能解亦勿为说。

憍慢者。贡高不信。懈怠者。放逸无勇。计我者。知见不达。着欲者。耽荒世染。如此之流。闻不解悟。必起恶谤。后获恶果。若为说之。不为无益。而且有损。大悲愍念。不可为说。

△二四行半。明其谤毁罪因。

若人不信毁谤此经(至)此人罪报汝今复听。

此经为五时极唱。收一代了义。总诠三因佛性之种。开众生知见。即佛知见。显正因佛种。观一切法。如实相。了因佛种。举手低头。皆得成佛。缘因佛种。憍慢者。我见自封。不信此道。浅识者。荒于世务。不知有此道。不信不解。若强为说。必谓大言欺己。视为流言故纸。反加毁谤。上遮玄化。下阻他闻。遂使道无由行。人无由圣。则三因佛种断灭也。或闻此经而忧愁形于面。见此经而犹豫萌于心。未信则为厉已。故颦眉蹙额。未信则为谤己。故怀疑迷惑。日夜欲灭其教。高低欲毁其人也。汝当二句。结听其报。若佛下。增明罪因。轻贱憎嫉等。谓见有持经者。轻若糟粕。贱若瓦砾。憎恶其他闻。嫉妒其胜己。视之若芒刺。思之若寇仇。欲除不能。结恨于怀。此人二句。重结罪报。

△三二十八行。示其毁谤罪报。分三。初一行半。明地狱报。

其人命终入阿鼻狱(至)如是展转至无数劫。

由前毁谤等因。感此地狱之报。此界坏时。更生他方。展转更生。无有穷已。百千劫不见日月之光。无量生恒受鼎镬之苦。如石投水。易沉难浮。其势然也。

△二十行半。明畜生报。

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至)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谤经之罪。地狱报毕。又作五种畜生。谓拘。野干。馲驼。驴。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