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水沙门 栖复 录

言一法王启化等者。若准经中要者。只此两尔时也。时无别时。约法以辨。第一约从如是我闻。直至作礼奉行。散说能听。或一年半岁。佛说法了。众生闻法了。于中大经生灭。简之不取。揽彼众生闻经之时。事绪究竟。总名一时。启化者。能化也。法王者。佛启化即开化佛自开法教化众生。通他化身。准简法身自受用身也。问争知兼取他受用身。答下云王城鹫岭等。以此为证。证取他受用身也。

言机器等者。即所化也。根器即三乘众生根性皆成就。名为咸集。佛为能说。三根为能听。一会说听事说。总名一时。牟云。众生根熟为能感。如来说法教化为能应。

言二说听等者。约众生根熟。欲得闻法。如来利他善根为说。说听同时。无前无后。正是众生根熟时。便是如来说法时。如鸡附卵。啐啄同时。若根未熟为说法。即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若根熟已后。不为说法佛有利生失时之过。三十年前。根未熟。未是如来说法。灵山会上。大乘根性熟。正是如来说法时。经云。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问机器咸集。共相会遇。二时何别。摄释问答。初约说听时所为。事须毕经多刹那。总名一时。后依说听感应同时。名一时有斯别也。

言机感应化等者。此两句疏文。解第二义啐啄同时共相会遇时分无别义。二又解此是聊简前两义。法王启化根器感集义。共相会遇时分乘别义。上句料简第一义。下句第二义。是疏主引佛地论。云文标也。缘前第二义中。辨根感同时事。亦引论文了。向下更不解。下重解尽。是解前第一义中。一者道理时。二者唯识时。生灭则同。于中法体相分二种。别所以向下作两重道理解也。

言初就刹那相等。初启解前义刹那者。前刹那灭。后刹那生。一念之中。有九百生灭。时无别体。约法而立。约长即长。约短即短。中容即不长不短。此是不相应中世时。此是假法。假法无如。非因缘故。即刹那刹那相读。假名一时。此三分位上假立。不从种子生。百法云。三分位差别故。

言一者道理时等者。大乘过未无体。只于现在一刹那法上。望前后假立三时。过去立名前。未来名后。现在法上。有酬于前。引后之。故立三世。若前念法未灭。后念亦不生。事须得前念法灭开避引导。后念法方生。即以现在一念法为能引。未来法为所引。将能引就所引以立名。名未来。过去法亦灭。现在法酬过去法起来。即以现在法为能酬。过去法为所酬。将能酬就所酬以立名。名过去。即以所酬假立过去。即以所引。假立未来。对彼过未。说为现在。只此现在一念法上。假立三世道理。名道理时也。

言说听二徒等者。牟云。此约一期现在法上。依刹那生灭之义。论其酬引三世之事也。

言即此现法有酬于前等者。哲云。三性现行中。无记法从前种子生。可说酬前。既是无记。不能熏种。如何有引后之义。且如六识中异熟生劣无记。第八前五所。岂能引后。故不尽理。若善恶种子生现行已。后能重种。此义有又如来果位现行法。现亦不熏种。佛无熏习故。今应正释。依种子上建立三世。即有酬前引后之义。从前刹那生故。即是酬前引后种生故。即是引后也。谟云。不然。疏中明言现行法誓施以种子义。解酬引。谓蠹生木。还食于木。疏意说彼五蕰现行刹那生灭。若前念后念终不生。即说前念能引后念。谁种子方名为引酬。不妨种子三义。成疏主意。共有四种。一与彼生灭作依故。五蕰诸行刹那生灭。二依现世法。以辨生灭故。即此现法有酬于前引后之义。三依生灭法。以辨酬引。即以所酬。假名过去。未来是能酬。现在为所酬。故对后未来。假名过去。四依酬引法。以论三世。即以所引。假名未来。过去是能引。现在是所引。对彼过去。假名未来。于过去复名现在。

言对此二种等者。则云。对过去以立能酬。对未来而称能引。如斯二种并唯现现在。过未二世。并于现在法假立。大乘过去皆是假也。

言五蕰诸法者。今说听二。从总有五蕰。只一刹那现在时。已落谢过去也。

言非一生灭等者。问经言一时。莫不只取此三世生灭时耶。答不取也。若据法华一会。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一刹那间九百转生灭。大经时尽不取。唯取事绪周备究竟。总名一时。非一生灭之一时也。

言二者唯识时等者。唯遮外境。简异小乘。识表内心。简清辨菩萨拨无内义。谓过去未来现在长时短时行解不同。大乘过去已灭无体。未来未生。又是无体。只于现在有体法上。变起过去未来现在相状。从灵山会。闻说大通智胜佛日月灯明佛。便于识上变作过去长时解。若说大智舍利弗当来作佛。号曰华光。便作未来长时解。若闻道龙女成佛。便于现色心之上。作短时解。长时短时过未现在。皆于现在一刹那色心之上。假安立也。问道理时。唯识时。一种是现在法上立三时。有何差别。答道理时约法体本质说。唯识时约相分变起说。问莫识心上变起长时短时。莫便是经首一时否。答不取也。经中言如是我闻一时。取彼识心之上无限长时短时积集一处闻经。事周究竟。总名一时也。

言如梦所见谓有等者。引例成也。如无性摄论云。处梦谓多年。觉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又西域记云。施鹿林东行五六里。有窣堵波。傍有涸池周八十余步。闻诸先志曰。数百岁前。有一隐士。于此池侧。结庐并迹。博习伎术。究极神理。能使瓦砾为宝。人畜易形。但未能驭风云陪仙驾。阅图考古。更求仙术。其方曰。夫神仙者。长生之术。将欲求学。先定其志。当筑坛作法。命一烈士。手执长釰。立于坛隅。并息绝言。自昏达曙。求仙者。坛中而坐。手按长釰。念神咒。收视返听。达明登仙。是人既得仙方。遂访一烈士。营求旷载。未谐心愿。后得一烈士。先与人佣力。艰辛四五年。一日违失主人。遂被笞辱。又无所得。悲泣巡路。隐士见命数加优赠。潜行阴德。感激其心。烈士屡求效命。报以恩德。隐士曰。我得汝来。弥历多岁。幸而会遇奇貌应图。非有他故。愿一夜不声耳。烈士曰。死尚不辞。岂从并息。于是故坛场受仙法。依方行事。昏暮之后。伺人务隙。隐士诵咒。烈士按铦刃。殆将晓矣。忽然发声。大叫苦苦。是时空中火烟云亟。隐士疾引此人入池避难。已而问曰。诫子勿声。何以惊叫。烈士曰。受命之后。至夜久。昏然若梦。见昔事主人。躬来在傍。感荷厚恩。忍不共语。彼人震怒。遂见煞害。更受中阴身。遂见托生南印度国大婆罗门家。乃至受胎。备经苦厄。荷其恩德。忍不言之。洎乎受业冠婚求亲生子。每念前恩。忍而不语。阖家亲戚。咸见怪异。年至六十。而有一子。其妻谓曰。汝可言矣。若不言者。当煞汝子。我时忆念。已隔生世。自顾衰老。唯此稚子。宁忍屠割。因止其妻。念令无煞害。遂发此声耳。隐士曰。我之过也。此魔娆耳。烈士感恩。其事不成。愤恚而辨曰。诸梦与觉。万境皆心。故引梦时。明觉位。如二人在狱。一人明日放。即嫌夜长。一人明日死受刑。复嫌夜短。故知时分无别。唯是识心自变作长短。

言听者心变等者。谟云。梦者见多生。其实唯有心。都无多生境。听者变三世。其实唯有心。实无三世境。问说听二从并皆心变。何故唯说听者耶。答路云。说者以达境无故。疏不言说者如梦。问道理唯识何别。答道理约法体。如是不可改易。如春秋冬寒暄等别。唯识但随自心。变长变短。成过未等。若是听者。渴慕于法。一坐听受。不觉寒暄。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言唯意所缘者。解体不相应中时也。然此五八唯现量。是实不缘假。第二士向内缘。缘第八故。今言时者。唯意所缘。不通余识。百法之中是不相应中收。五蕰之中行蕰摄。十八界中法界收。十二处中法处所摄。若法处法界摄八十一法。谓心所五十一。不相应二十四。并无为六。计八十一法也。行蕰摄七十三法也。时即是八十一法中一数。故唯意缘。通能缘彼十八界故。问意缘于时三境之中。是何境摄。答若独缘于时不兼缘。所依实法所变相分。与见分同种独影境收。若兼实缘。相随所依。即相质同种。即带质境摄。枢要云。性境不随心。独影唯从见带质通情。本性种子等随应。相国云。总摄诸境有其三种。一者性境。诸实法境名为性境。色是实色。心是实心。此境各自有体性故。有三不随心。一性不随。如实五尘。唯无起性。不随能缘五识。通于三性。二界系不随。如第八识。是一界系。所缘种子通三界系。或身在上地。眼耳二识缘欲界境。识上地系。境下地系。二禅已上眼耳身识缘自地境。识初禅系。境自地系。三种子不随。由见相种子各别体故。二者独影境。唯从见分种子所生性系种子皆定同故。如第六识缘空华等。皆是随心。无别体用。彼境摄故。名独影境。即唯独有影像。而无其本质。三者带质之境。谓此影像有实。本质如因。第七所变相分。约从本质。是无覆无记。亦从见分。是有覆所摄。亦得说言。从本质种生。得说言从见分种生。义不定言种等。随应之言。因不定义。义显三境。依心聚生。有唯一境。或二或三。而不定故。唯一者。如前已说。有二者。如第八识缘自他散境。心王是性境所缘之境。有实用故。若五位心所。即独影境摄。如缘种子不生现故。又五识缘自地五尘。是初性境。亦得说名带质之境。变相缘故。又如第六缘过未五蕰。是独影境。亦得名为带质境。熏成种子生本质故。有三合生。如因中第八缘定果色。心心所缘是独影。心王所缘是性境。实故亦得名带质之境。以第六所变定果之色。为本质故。问长等依色处收。时依五蕰施。何不向五蕰实法收。答长依实色上。假定随依色处收。时依众法立。假故不得。而五蕰实法收也。故不相应行蕰收。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报。八名。九句。十文。十一生。十二老。十三住。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想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言此言一时等者。通妨难中。初别也。问言一时者。一为约刹那名一时。二为约相续名一时。三为约为春夏秋冬四时名一时。为约六时行道名一时。为寅卯等十二时名一时。四为约成道后数七月或一年半年中名一时不。答疏言此言一时。一则不定。约刹那等。

言但是听者等者。问取何等时。答疏言但是听等。

言不定约刹那等者。如来于一语言中。演说无边契经海。此说经时。则役众生听时多刹那。无量刹那方解也。或有说时久听胜。听胜亦久。即是三根声闻之中。下根五百千二百。又如来三遍说下根。第三遍方解。此解说时亦长。听时亦久。如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此是曹娥婢上言。曹操开宇读解有前后。一又便解。一又行三十里方悟。

言亦不定约相续等者。相续者身义。能说能听人。无始时来。相续有此身。问莫向相续身上说时。答佛一音声中。现一切声。一时之中。现一切字。此约出生。若约听者。是菩萨得陀罗尼。或诸根互用。闻一字时。通达无量字。或为钝根者。延短念为多劫。多劫方解。为利根者。促多劫为短念。短念则解。故不得约相续身上说时也。

言不定约四时等者。春夏秋冬时有日月处。则有四时。上天无日月处。四时便不定也。亦向下转六时者。寅朝午时。黄昏初夜。中夜后夜。礼忏之六时也。八时者。即八转声时。体业具。谓从属依呼。十二时者。即是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等。

言一日一月照等者。问何故不取前来诸时。答疏言一日一月照四等。贺云。此方日向北即长。北洲日向北即短。若北洲日向南长。南洲日向南即短。问何故如此。答南洲北洲两洲日近山来。行着山正面。分位即长。去山若远即短。是故南洲日长。北洲日短。南洲日短。北洲日长。若准此方解日行之道。有南有北。此世界向南即狭。向北即阔。故论云。南瞻部如车。夏月行着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