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识声闻性等者。且生起义解者。先发大乘心。后发小乘心。小乘心隔大乘心。已后二乘心生起。望凡夫位名远生。六十劫得果成熟。莹云。从第六住退。望凡夫位名远生。且与二乘得果。名近熟也。

言知有大姓等者。知大乘姓未熟。先说小乘。后说大乘。唯佛知。余人不知。名隐密。

经云使者语之我今放汝者。喻上论住汝向自家国里。客作卖力。莫入他国。自国之中着稳便。我更不收管。法中论。许汝不修大。今放任向二乘之中修行。名随意所趣。前汝所欲。皆当与汝。不劝大乘。即名放也。由如不追。即名放也。不必敕放。此时判侍。已后却化故。

经言穷子欢喜者。辨云。穷子欢喜。除意不信。从地而起。除身不信。既无言词。除语不信。

言适本机者。顺本心故。

言初发小心者。从来未发二乘心。今日始发。名得未曾有。

言从生死地者。往二乘中。循行来有余得槃。名以求衣食。

言令修脱分者。如前鹙子。因施眼故。怖行大行。今者不须舍头目等。但作观身不净等。即是小乘资粮位解脱善也。即是拘那含佛时也。

言密遣二人者。二乘教也。喻上即是长者遣二人引穷子。法中论。佛大悲心。设二乘教。即是长者遣二人也。澄问云。何故前遣威德使者。即言傍人急追将还。使者疾走执之逾急。后遣无威德使。乃称密遣徐语。而非急遣者何。答藏云。大乘之教。是佛常用。由近佛故。名曰傍人。佛初成道。即说大乘。欲令彼等反本修大。名追将还。大教速被。名疾走往捉。大化不得。权设二乘。故言密遣。大乘化物。取佛速故。名为急追。小乘之教。取既赊故。名徐语也(稍胜)。

经言形色憔悴等者。问长者家中丰衣足食。出来家人大小无有少衣乏食者。因何有形色憔悴者。答一云。或是长者东家西家。借请将来。二云。或是自家装束出着。四十年前。随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方便权教。向他十方佛口中。借请将来也。三云。四十年前。于一乘道。分别说三乘。名装束出也。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一乘。又小智乐少法。

言方便之教者。诱引二乘。故名方便。如来设教。意难知故。名为密遣。教有二种。名为二人也。

言智慧狭等者。九部教唯诠生空。此解二乘果上说。

言或教偏故等者。依二乘教理说。

言或自德阙等者。向二乘行上说也。即是二乘教理行果具足也。喻上说穷子少衣食阙。面自黤添。名形色憔悴。法中论。小乘名句文。依声上立。声是色也。名形色憔悴。

言令传语者。如来说小乘教。到声闻耳边。名汝可诣彼。

言方便渐等者。大乘教名疾走。二乘教名徐语。迂会修行。方便诱引也。

言二乘等者。教中诠断烦恼。名此有作处。或教被二乘根。名作处。

言无漏之法等者。此修脱分。在见道前。虽未即得无漏。是彼之因。当必得故。故言无漏。此行顺彼。故言顺解脱分。即名倍与。相变名倍。

言拟问答等者。长者恐所使者。拙口钝词。恐问答不得。所以教示也。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问作何生活。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又云。闻慧名问。教能诠理。理能成教。名答。由所诠理。显发能诠之文。方能悟其意。故名答也。问一种大小乘教。何故二乘教行。独名除粪器。大乘教行。独名宝器。答二乘自利教。唯名除粪器也。大乘教有二名。一者。能除烦恼之粪。亦名除粪器。二者。盛彼慈悲喜舍利他之法。如法器也。

言不但行等者。前来教名法轮因。即是借威势也。行断惑时。事须因闻法教悟理。方始起行断惑。名借威势也。教名助也。如言三界无安等。

言以教扣等者。将二乘教。劝令发心。名求穷子。扣(口音)。

言述断烦恼者。教中诠五停心观。别说种种断烦恼行相。名具陈上事。

言先取价者。穷子先把得定钱。然后作生活。法中亦闻二乘教。熏得闻思二慧。总未修行。名先取价。得彼闻思了。然后思修。谛观五停心别相念。寻除粪。

言此真胜德者。有漏闻思。对前人天善根。名真胜德。虽是有漏。能与后位无学果为因。资粮位修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观。加行位修四谛。名渐伏烦恼。名寻与除粪。

经言其父见子等者。长者见子。慜伊形色憔悴。面上无光彩。又怪伊到马坊里。不领取钱物来。法中论。如来慜念二乘之子。见相好切切怪。今日到资粮位。即令回心向大。为渐悟菩萨怪。伊不回心求大。名愍而怪之。

言慜无相好者。喻上长者云。自家男女钱财。不肯受用。汝许多艰辛。骨肉情切。所以悲伤。法中佛伤慜见此众生等心多拙。见无上菩提不求。但好二乘涅槃小果。故慜见也。

言怪无求者。大乘佛果有尘沙万德不修。何要修小乘劣行也。

言除粪已是等者。定时远近也。意说从前父遥见之已下六段经文。总名化以二乘。喻中前之四段。即疏言除粪已上。是于过去无量生中之化故。此中名远世化也。第五劝入善根。第六便成圣位二段。即是次前生及今生所化。名近世化。若论三生之中第一生修解脱善。第二生修四加行位。第三生事须却从四善根位。方入见道。渐成无学。相似四善根。经两生相似。此初第一生名远世。第二第三生近世。缘觉四生亦尔。又缘觉一百劫。声闻六十劫。资粮修行。或经世五十劫。名远世。或加行位修行经十劫二十劫。名近世也。

言创教令入四善根等者。解他日也。二说一初约位解。他日资粮位。早见他佛。名初日。后加行位。更见化佛。名他日。前后佛别故。名他日。二约时解。日者资粮位修行三十二十劫。名初日。后加行位十劫二十劫。将远对近。得名他日。四善根位异前。解脱位与前殊。故名为他日。疏中意但将两位相对各别。他日义早成。况此皆是多劫修行者。况解脱位早经多劫。方入加行。他日义极成。

言故别说时者。定散有殊。观行亦别。此位作五根五力四谛观等。解经中他日之言也。

言知根未熟等者。此解经窗牖义。章敬云。大根熟显化。当门见子。如说大乘二空教中。而观种性。今既未熟。密化为窗牖。依如来悲心权巧方便之用。施设不失。名窗牖。二约二乘教名窗牖。管窥之见。穷子是教中所诠生空理。如窗中见子。牖者道也。教能引智慧。名道也。此生空理教。是如来大悲心所向之处。名向也。

言又不以等者。解意同前。但是前约不定性。名潜施。此解不言潜施。即对定性人解也。

言窗牖者。有二说。一云。长者宝帐中有窗。窗中向外见子。此解非也。若是宝帐上窗。则是大乘法名正门。不合名窗。二云。只是马坊中有窗。窗者私窃者。物不正视也。长者偷身。向马坊里窗中。向内见穷子。法中论。藏却报身。现化相身。向生空教中。见二乘之子也。若是兼法空教。名正门里。且约生空理偏教。如窗牖。

言将成道时等者。今生鹿园中五比丘等。见丈六金身。得无学果。故名近见。章敬云。此无学近见。返成遥见。今鹿园既名近见。返成四善根位。不是今生。总名遥见。唯今生鹿园中名近见。此第一解。今生鹿园名近见。前在四加行位。名遥见也。

言或由彼去者。二解。一鹿园中更经一大阿僧祇。到初地菩萨。生如来家。住极喜地。此名近见也。鹿野苑中亦名遥见。二云。去圣位远。望佛果菩提说。鹿野苑中去佛果菩提远。故名遥见。穷子当来成佛时。名视见初解遥见对近见。后解遥见对视见。但将二乘望佛果。名遥。不以自乘果望因也。以前言父遥见子故。若约自乘。即子见子也。

经言即脱璎珞细软上服等。隐却报身上八万四千相好。报身上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复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复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又目如四大海水。毫相如五须弥山。故言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身之具。现于他身三十二相。故言更着等。现于化身三十二相好。烦恼不能坌污。故言严身之具。化身相好。则外缘之所染污。故为垢腻之衣。长者大不欲得着破衣入马坊中。为拾男女。事不获已。佛身亦尔。大不欲得现三十二相。为众生故。如维摩经云。贫所乐法。教化众生。问长者家何处得粗弊垢腻衣。答有二解。一东家西舍南邻北里。贫穷家借来也。法中论。佛身八万四千相。如来本无三十二相。向他转轮圣王家借来。经云。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者。转轮王应是如来也。二云。造作破衣裳装束出。犹如唐国山队装束出六国王子。唐国本来无。但是装束出。遣我如来隐却八万四千相。假如穷子。亦同轮王。有三十二相。相同有漏。即托阴摩耶等。故云装束出也。

言示有烦恼恶业等者。尘谓尘坌。即是恶业。土谓粪土。即是烦恼。纪国云。纳妃生子。示为贪所坌。六年苦行。示为痴所坌。呵骂提婆。示为嗔所坌。辨曰。虽举烦恼。兼有恶业也。

言先设权教等者。如人右手用稳便故。一切人皆先用右手。后方向大为说。大乘教如用右手。嘉祥云。右手为执作之便。真智有阴结之能。手执器故除粪。智会理故断惑。

言除粪器等者。喻上说除粪。事须得粪筵箪子等器具也(箪干同)。法中论。纪国。三慧为除粪之器。闻慧为仰器。思慧为金器。修慧为净器。二乘之教。诠于三慧。譬之于执。故名执持除粪之器。三慧之力能断烦恼。譬之于除也。又云。即四谛下眼智明觉。为能断法也。正取无间道智。此位但是以有漏智。断伏烦恼。如说明得定。是彼势用故。

言以教诠显者。此约能化解。意言示于彼二乘教所诠行断烦恼也。

言佛自示同者。即三十四心等。名断烦恼。化相断或。名示同也。

言说权教等者。即说我依此行断烦恼。劝诸所化。合同己故。即同事化。如长者自手持执除粪之器。亦是结前意也。

经云状有所畏者。装束作贫人入来。意徒穷子不怕一处客作。谟云。若不作有畏之状。即穷子不信是除粪之人也。即是为太子游出四门。见老病死苦不乐。名状有所畏。长者假作客作人。怕主人嗔。名状有所畏。以方便故。得近穷子。将知百虫七鸟为子属。长者为子故脱珍御服。着弊垢衣。经云。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身之具。更着粗弊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如来亦尔。为众生故。藏报身之实德。现化相之权形。隐妙理之深文。扬粗义之疏教。不居净土。来此秽方。男女朴落粪坑。父母跳身入救。但愿救得男女。不怕粪污衣裳。佛心慜众生。还同长者怜子。经云。以方便者。诈作有畏之状。名为方便。只以方便。所以得近其子。

言示怖众苦等者。问何名状有所畏。答为悉达太子。游出四门。见老病死及沙门相。观父王宫殿。如冢墓。见诸伎女。状如死尸。三称祸哉。夜半逾城。六年苦行。菩提树下三十四心成等正觉。真是状有所畏。此上行相。指佛今身皆谬。意所前生身。经言。世世从佛受化。即生生化身化相皆如此。

经汝常此作勿复余去等者。且向二乘中修观行。名汝常此作。勿放逸却入凡夫中去。外道中去。名为勿复余去。当加汝价者。今四善根位与汝修慧。胜前解脱分位闻思二慧。故名加价也。

言相谓者。即好声呼也。

言与汝修慧者。问人现在于加行。何名为当。答此指前科。既言劝入善根。名当何失。若准下文。既益汝价。即是应当名当如当真当异也。即正得名当也。

言瓫器者。即禅定如瓮器也。

言因定所有者。解脱胜处等。诸功德法。因定所有。如米面等。依瓫器有也。禅定如瓫也。米面况诸功德也。路府云。前诸解脱通凡圣。得第八灭尽定。解脱唯五人得。谓三乘无学不退菩萨等。利根那含人。余人不得。

言此位亦学等者。问诸经论中具说三明六通。具八解脱。阿罗汉人方得。如何穷子四善根位。便得此功德耶。答疏言此位亦学等。今见道前修有漏观。学作胜处遍处等诸功德。三乘中慈悲喜舍。名四无量。

言盐酢等者。摄云。此见道前。学作生空观。作本后相。而是有漏。非实二智。二智者入圣方得。

言调和等者。一切饮食美味。皆用盐酢。于生空功德之中。皆因智慧生。由智为先。观我为空。故方得功德也。

经言之属者。喻上说椒姜盐豉阿魏获油时萝等。法中论。即本后二智俱时心心所是欲。如苏油能发众味。触即似触。即似打面。信观法不相离胜解。似菰[卄/((虺-一)-虫+罪)]。于一一定。偏消盐酢。多想即如劳篱木枸。安立境分齐。思如铛釜。造作变生为熟。受法如碗。叠盛诸余法。

言老弊使人者。长者言我不辞与汝壮手力。恐汝使唤他不得。今与汝老弊使人。轻省处驱使即得。若生活重处。不耐辛苦。若使市中去。须一个心逐后。法中论。罗汉变柱杖为人。事须定心等。逐后缘也。使向野马世界使来。不得不免。交我如来熟彼取去二乘。神通见在。不越三千过未八万。名老弊使人也。五通者。六通之中。除漏尽通也。四神足。谓欲勤心观作用弱故。名老弊使人。

言此说利根超等者。相国云。小乘唯许超初二果。取第三果也。大乘不然。且小乘者。于四加行位。伏欲界修惑。九品不行。后入见道时。与分别惑。一时断尽。顿取第三果身证那含。得四禅根本定八解脱胜处遍处四无量等。皆依定起。若依大乘。唯许超中二果。取第四果。如有一类利根初果。以三界修惑。束为九地。上上品合之为一。乃至下下亦尔。如断一二之时。即便通断三界。故断欲界六品尽。不名第二果。以兼断上二界六品家。若断欲界九品尽。不名第三。以兼上二界九品故。便名第四果。此即名为超中二也。三界修惑。如擗竹断也。

言次第得果者。此中并是四善根中本位功德。米面等者。谓四谛五根五力等观。金云。小乘忍位修五根。世第一位修五力。若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