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沙门 行满 集

○释现病品第十八

庄严第二周者。取前问答竟为一周。今为第二也。

梁武中后者。释太奢漫如前破也。

开前答离一切病者。由前答问竟。故以现病如来久离病因。今为众生故现斯病也。

何妨更说者。意云前虽说三种病儿。何妨今更重说还答前文也。

望后为正者。生于五行也。

一病行乃至第五婴儿等者。圣梵为因。天行为果。病□□□□□□□。

而文明无病者。如下文三推如来文。离病因□□□□□说法广谈无病之相也。

众苦并除者。文无病因故也。

偏言四分者。此属思惟烦恼。若是利使背上。钝使亦属此摄也。

经云教大迦叶人中象王等者。此是迦叶童子请。故举大以标别号。此迦叶等于法华中已得受记。或为后表。声闻未入大乘。方便请可。或依昔称名也。

此亦是四悉意者。一弟子不同即世界□□请大乘第一义也。三教不退生善之极。四治恶人即对治也。

单慢开为两。单只是慢。开为小中。上等中等二慢也。

慢慢者。于他胜谓己等。又于己等谓己胜也。

等中上上中等者。谓等中谓上。上中谓等也。

着我所由者。由着我故慢也。

决定四趣业能障初果者。且约小乘作决定说。若望大乘。此业不障菩提也。

果中说因者。此之重恶皆犹业造。故云说因也。

皆先业果者。犹先世造业。故此业还酬来果。名之为报。先习多欲。今感雀身等。即是报也。

先长行略后偈广请者。文中广略相似。以偈文分三段。谓正请释结。故云广也。

凡称瞿昙亦有所简者。如律中称小瞿昙为牛粪甘蔗曰炙种。即同外道所唤。此是大瞿昙之本族得名。故非慢也。

经云唯有诸菩萨乃至善射人□。请意云。文殊等诸大菩萨前以闻常。更有后来声闻诸钝根者故请也。

光从身出表法身者。即是从真起应。现于莲华以表于因。现其化佛以表于果。从因至果皆为众生。故云华能含果等。岂是如来有病能现斯事耶。

大悲薰身者。悲能拔苦。故云身也。慈能与乐。故云心也。

一一华中化佛利益者。依正大小种种不同也。

经云所有众生过斯光者。获冥显两益也。

经云尔时一切天龙下。但用华香供养者。此以过中不须献食。故用华香耳。故云先供后请也。

经云如何一且弃本誓者。如来久行弘誓。今日何故弃舍我等入于涅槃。故劝请也。

例世间天生天净天乃至第一义天云云者。此约教不同故也。

经云诸耶风者。不为界内外二边诸耶倾动也。

离外恶缘者。诸魔外道也。

及内恶因者。强软八风也。

得内善因者。微妙智慧也。

及外善缘者。已曾供养也。

举十二事密语者。不病无病为密语也。

此中三种病人异前三人者。谓此三人不可治据不发心故。前三病人据发心者也。

此乃与夺之意者。前夺不得受持等也。此与许为谕谄等也。

不差差者未开者。后开为五种病也。

差者开出怖畏至六事等者。即是菩萨之人或为自行化他兼于余四。故云六事。

书写下即是五种法师并前六事成三十也。

中者后更开五种病人者。二乘之人居不差差中。

后更者。开出四果缘觉并前三十成三十五。更足前三不可治人。即都成三十八种。此等带病修行者。四果等人无明未除。名之为病也。

菩萨在因亦应例此者。谓初心圆人似位之中亦名病也。

须会释之者。八万等皆约权教。如三恒闻法信等故也。

○释圣行品第十九

前略广门说涅槃果者。略是纯陀品中明常住五果。衰叹明胜三修新伊等果。后迦叶菩萨三十四问广答长寿因果。乃至大众问品广明果也。

十德聚功奖劝行因者。皆说如来果上功德十力四无畏等。如华严中依正融融令慕果行因也。

何者下。是今家正后。

前明圆极之果者。皆论佛性常住之果也。何得圆果永蹑渐因。故今不用也。

不应言佛之所行者。意云佛是极果故也。

不应言菩萨修行者。菩萨是因人故也。

又且今破五行非圆因者。次第别因故。十德非极果者。分证果故也。

圣行是开空法道者。五行之法。是毕竟空家之道。道是因故。故云法道也。

是第一义理者。证毕竟空理也。

不来不去者。来无自性故空。去无所至。即中道空也。

是如来密语者。对病说于无病。无病即空。此之五行道名为空。何故云五行是有也。

今得闻知者。即是有所得也。

广明大般涅槃施者。始自纯陀经常终至大众受供中间随问施与。无非佛性常住。故云竟也。

服此方法者。正以次第显不次。以为方法也。

诸佛菩萨之所行者。圣所行故。名为圣行也。

通称圣行其义未显者。通则摄。别不别不摄通。圣则是通。行则有别。故今更论次不次等也。

真不知俗者。十行出假不思议俗也。

俗不知中者。谓地前未具一行一切行一切智等。行是所观。智是能观。以智契行。故云一切也。

梵者净也者。即取究竟净边。能起慈悲应于六道。故云涉有。不同其尘犹如莲华。虽处淤泥不为所染。有即二十五有生处。约化他已辨功能也。

婴儿行就譬立名者。如下文有渐婴儿木牛黄药之喻等圆婴儿即不来不去不作大小等。皆约喻也。

就所治立名者。约不差差等五种病儿一种菩萨也。

就圆人立名者。发心毕竟二不别。初观涅槃行道也。

不住名行者。约行因说名为不住。既因果满后能化他。令他修行。故云令他不住也。

病同他恶乃是枝末者。如来无病同于众生。故非本也。今取一行是本。五行是枝。本通枝别也。

缘于涅槃者。约理而论修。还将中理而化于他。即约慈悲本为。故云梵行也。

乘理自进名天行者。即是证乘。一家名义亦名行乘。亦名教乘。得初住理乘。此理进到第二住。名为进也。

弃本从末者。斥他取病行为本。却成末也。

能作病行者。文同有病说无病也。

若论五行次第从浅至深等者。以圣行中戒圣行居初次第成浅。病行即是如来果上云用。故合居后也。

若论一行等者。即不次第行。一行之中皆令五行。今从初说。故云病行备于五行也。

若判通别者。将别判通。天行为通以约理故。余四则别。将通判别非无五行也。

不可一向者。一一行中皆具通别故也。

上能束散于下者。不次第行能束五行。同归一行。能开一行即是五行。名之为散。

下不能卷舒于上者。次第之行戒行居初。不能五一自在也。

说三不说二者。二即天病二行。若取现病居初。即成说四不说一。今从五行次第。故云说三耳。

私谓以杂华中者。即是华严广明初住行位。故指往寻也。

不逾一理者。彼经普贤门中初住已上行愿因果依正融融相即皆证天然之理。理已摄者无非法界也。

天之行故者。约于真因进趣边说。名之为行。行即理故。故名天行也。

为天修行者。从初发心。本求于理。故名为天也。

远指于天者。约始觉果。名之为远。别教次第约未证边。亦名为远也。

有通有别者。天行名通。余四行别。

道后自彰但说三行者。天行病行即自分明也。

次未有者。梵儿二行也。

所缘理者。谓专心修习也。

治之即差等者。正是上文五种病儿有病行处。劝修涅槃也。

以如来自行即因人者。菩萨之人依于圆因。即是果家之因。故名如来也。

即因而果者。大乘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因果不二也。

不结劝者。此是如来之行。不同二乘所行。故不须劝也。

答同缘涅槃立行有异者。一以涅槃心修次第行故。二以圆修发心毕竟二不别故。故偏圆不同也。

一双释五行一行者。圣行之中开戒定慧释后。皆有次不次行结。故云双释也。

若从声闻是遇瞻病者。大论中如来为大医。经教如药方。声闻犹如看病者。今云从声闻者。或如般若中加说大乘。或佛灭后四依菩萨作声闻形说于大乘也。

是为可治者。犹遇人法具足故也。

经云兴大战诤者。魔是诤人。故云诤耳。菩萨之人实无诤也。譬说中从四重去。即是五篇之罪。大乘之中不分篇聚。但合释也。

经云令汝安隐得入涅槃者。此以五欲之乐名涅槃。非是如来真实涅槃也。

二具事理者。事即事戒。大乘之。戒带事约理。故云事理也。

前后眷属者。偷兰为前方便。及第二篇通持下四为后方便也。

防意地者。有漏定也。

道共戒者。道论谓无漏圣道初果已上能具此戒也。

性重为本者。性重若坏。余或不全也。

经䩸衣。䩸字(而用反)说文䩸。案毳饰也。或作